□于 静
那天是五四青年节,不是经人提醒,真的已经忘记一年中还有这样一个节日,只知道刚上两天班又可以睡到“自然醒”,美哉乐哉。我想时下之青年,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早已将这个青年人自己的节日忘得一干二净。
今年五四青年节,中新网在首页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青年重压之下求“现世维稳”,浪漫情怀过早缺失》的文章,剖析了当代青年身上存在的浮躁、焦虑、早衰等问题,针对他们过早失去浪漫情怀,年纪轻轻就变得世故老成,发出了这样的呼喊“青春终将老去,何必如此早熟”,并希望社会给他们更公开的竞争环境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看了后深有同感,当代中国青年,与二三十年代的青年比,少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比,没有那股激情澎湃的热情,也不像七十年代的青年那样充满求知欲,没有八十年代的青年身上那样斑斓的梦想。
如今的中国青年,表面上看,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张扬,或含蓄,或犀利,或平和,但是当他们坐在一起,听听他们侃侃而谈的那些理想和抱负,就会发现,现在的青年人身上其实有很多共性。
拿最近央视推出“你的梦想”系列主题街访来说,一些“80后”、“90后”年轻人在被问及“你的梦想是什么”时,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我想买房”、“我要买车”,不能说这样的梦想不好,反正听着心里不是滋味。看到最后,好不容易听到个与众不同的:“梦想,就是特别大,就是想做个国家领导人。”与其说这是梦想,其实更像是在调侃。
梦想没有了颜色,生活丧失了激情,当代中国青年的现状也引起了国外一些机构的关注。前不久,西班牙《世界报》就曾发文称“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这番分析不是没有道理,高房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青年追求梦想,享受爱情,实现抱负。因为一套房子,多少情侣被迫斩断情缘,多少青年累得过早白头,多少人变得压力山大,浮躁加身。
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房子是压垮中国青年梦想的“元凶”,只能说它是“其中之一”。有些年轻人倒是有房有车,他们同样焦躁、彷徨,对未来充满忧虑,天天没白没夜地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观赏一下周边的风景。
说白了,当代中国青年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全怪房子,也不是他们本身的原因,而是时代的烙印。这么多年来,整个社会都在以经济为中心,以财富多少衡量人的价值,由此导致金钱至上主义弥漫,公平公正缺失。在这种现实面前,青年人根本没有追逐梦想的精力,缺少实现自我的空间。
他们能做的只有按部就班,敢想的只有车子房子,一个个变得过早失去锐气,丧失激情,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当代中国青年的这种生存现状,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