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坦荡
□赵元波
在古代的一座小城里,有两位武林高手,身为官府弓手的善使长枪,无人能近,远近的人都佩服他的本领;身为小偷的却擅长使剑,瞧不起官府的兵将,骂官府的兵将不过是群酒囊饭袋,无人能敌,奈何不了他,才使得他得以逍遥法外。一山不容二虎,自然一座城里只能有一名高手,独一无二的高手。
弓手和小偷都发誓: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小城只能有一名高手,有我无他,有他无我,相遇之日必是决斗分出胜败之时。
这天,弓手有事到了村边泊船处,正好遇上那小偷在街上喝酒,弓手顿时锋芒毕露,想一举成名,一来为官府的兵将出了恶气,二来剿除了自己心头大患,独霸小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看样子一场恶斗是不可避免得了,一个使矛,巴不得一枪就刺中对方的喉咙;一个使剑,指望着一剑刺入对方的胸口。他们就枪来剑往打斗起来,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似的围着看。高手对决,精彩纷呈,知道对方是首屈一指的高手,一点也不敢大意,使出的都是看家本领,是很有看头的,更何况双方都是铆足了劲要致对方于死地的决斗,一场关乎自己名誉的决斗。恶斗了很久,两人实力相当,谁也胜不了谁,难分胜负。
弓手说:“你敢和我在县尉大人面前决斗吗?”小偷说:“怎么不敢。”话音刚落,两个高手中的一个倒下了,就是那个说“敢”的小偷。
弓手的矛头刺中了小偷,因为小偷分神了。
为什么分神?因为他是贼,贼怕抓贼的官,他口里说的是“敢”,心里闪过的却是“怕”。不是弓手的矛击中了他,是他的畏惧击中了他。
很多时候,人们赢在心里的坦荡,输在心里的畏惧。
读书的目的
□帅 琳
中国有一种读书人,年轻的时候,还没读几本书的时候,还会说点人话,还有一点质朴纯良的人性。他们觉得这样是不行的,得弄些东西证明自己的本事。于是他们努力地钻营,名啊,利啊,位子啊。终于有一天,他们得到了他们自以为可以证明他们本事的资本——名、利、荣誉、位子。于是,他们便找到了可以雄霸天下、蔑视众生的资本。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们便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每个人的作为都要向他们的标准看齐。他们说好的,就是好的,他们说不好的,肯定不好。当初他们怎样疯狂地证明自己,日后他们便会同样疯狂地压迫同类。
这样一来,读书使他们成了恶霸,他们再也不会说人话了,他们的那点质朴与纯良也被他们的霸气吞没了。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写几本书?为了一个好位子?为了获得个糊弄人的奖?
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读书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人将他的温暖撒向亲人、朋友、同仁、社会的本领。真正的书读得好的人知道如何让自己的父母欣慰,让自己的爱人幸福,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自己的朋友心灵多个依靠,让社会因为自己多了点进步文明的气息。
聪明人做的五件事
□韦华明
大多数人不会真正思考自己该如何学习。你在听别人说话时,就吸收了他们说的内容,是吗?并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正的知识是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学会的。世界正在改变,每天都有新的思想涌出,让新的知识和思想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会使你的生活更充实。
以下是五种继续学习、提升智慧的办法,不管你的年纪有多大,它们都会对你有帮助。
让内心的声音安静下来
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我指的是别人说话时你内心给出的评论,这个声音不断用你的观点覆盖说话者提供的信息。我们太容易注重内心的声音,却不注意听别人在说什么,内心的声音往往让你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关上了心门。少关注你所想的,多听别人在说什么,你会因听到的而惊喜。
跟自己争论
如果你不能使内心的声音安静下来,那就把它当成你的优势来利用。每次你听到内心反驳别人的时候就停下来,列出说话者或许正确的理由和你或许错误的理由。
表现出好奇的样子
一些人天生好奇心强,另一些人则不然。不管你属于哪一类,表现出好奇的样子都是有好处的。下次你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表现出好奇的样子,然后写下三五个相关的问题,接着去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常说,好奇害死猫,只要你不是猫,就会从好奇中获益。
找到“真理”
任何一个概念和理论都不是无中生有,总有一些方面是基于事实的。即使你不认同某一理念,你也可以去探寻衍生出这一理念的道理,锻炼你的推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关注信息,而不是信使
人们往往因为不喜欢传递信息的人而把他传递的信息拒之门外。演讲者可以讲得没意思,他的相貌可以不吸引人,他可以来自跟你对立的党派,无论如何,他都可能对你的认知产生影响。要把信息跟提供信息的人分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