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副刊 上一版3
怀川故事
鲜为人知的马鞍山战斗
永不消逝的艺术灵光
沁园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摘编)
主讲 杨寿远
中庸之道
我们,在前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不消逝的艺术灵光
——李商隐诗歌艺术赏析

作者:□郭法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李商隐是唐朝晚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都是立意新颖,形象生动,用典精当,发人深省。随着时间的演进,愈久愈贵。在晚唐诗坛上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开一代诗风。特别是在他诗作中闪耀的石破天惊的格言,掷地有声的哲理,更是穿越时空、光照千秋。我顶礼膜拜,为我们家乡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光彩照人的诗人而自豪。在李商隐诞辰1200周年之际,把学习他诗作的点滴感受写了出来,权作对他的缅怀和敬仰。

  

  设喻巧妙,千古绝唱

  

  诗谓形象语言,比兴在诗歌中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但在李商隐笔下设喻巧妙、新奇、耐人寻味。先看他七律《无题》“昨夜”一诗的前半部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这首诗主要是紧紧围绕“离情”,展开对所思女子的追忆。一、二句用形象语言写出了男女幽约的时间、地点。因为“幽会”的心情是美好的,所以诗人选取的事物“画楼”、“桂堂”也是动人的。三、四两句通过比喻写出别离的情景,男恩女爱,信誓旦旦。大意说:别后虽然身处两地,不能像彩凤那样比翼双飞,但却象灵异的犀角那样,两颗心灵却是相通的。这里诗人用“彩凤”和“犀牛角”来比喻,不仅事物美好、鲜活,而且与主人公的心境相适应,心相印,意绵绵,因此,这样设喻显得巧妙、自然、言情细腻、生动。堪称丽辞佳语、千古流传!

  再看七律《无题》“相见”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写“久别相思”的诗,围绕“久别”而展开叙述。诗中一、二句写由于久别不遇,一朝相见更觉得难舍难分。况且这次离别又是在东风衰减、百花凋零的暮春时节,更增添了几分离愁。三、四两句通过二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写出二人坚贞不渝的爱情。就像春蚕吐丝到死方尽,相思之泪犹若蜡烛燃滴,蜡成灰而泪始干。真是海誓山盟、感天动地。五、六句笔锋一转,写出对方的担心和忧虑,说清晨你对着梳妆的宝镜会不会看到因相思而容颜憔悴,你月夜长吟会不会感受风寒,真是体贴入微,关爱倍至。末了写身处两地,路途遥远,希望青鸟能带来书信,以传递美好的信息,慰藉刻骨铭心的思念。

  全诗一波三折、委婉动人。既写出一对情人久别相思之苦,又写出彼此邻念之情,既有信誓旦旦的表白,又有青鸟探看的期盼,感情真挚而意象密集,细腻深沉而哀艳清丽,不愧为描写爱情之精品。

  

  哲理隽永,穿越时空

  

  李商隐的诗,既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性,他是众多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他敏于事物、善于观察,精于思索、功于提炼、长于概括。能为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所以他的诗哲理隽永、含文深长、穿越时空、万古流芳。

  如他的五古《登乐游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两句诗原本是写登上乐游原,看到夕阳西下的情景。心生无限感慨,一时国势陵夷的忧虑,身世沉沦的苦痛一并袭来,于是百感交集,悲凉慷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于无限惋惜的深处却蕴藏着一种耐人寻味的哲理,虽然无可奈何,但毕竟还有夕阳的瑰丽,给读者传达了一些美好的希望。同时也揭示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虽然是“近黄昏”,稍纵即逝,但只要抓住这美好的机遇,一样可以大有作为。真是振聋发聩,给人以启迪。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诗人在《晚晴》中也有类似的句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同样也是写诗人对久雨而晚晴的一派美好景色的喜悦。只不过二者比起来,后者比前者更曲折,更乐观罢了。

  再如李商隐的七绝《咏史》诗,开篇就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首句“历览前贤”气魄皓大,落笔不凡。从远处说有周、秦、汉、晋,从近处说自唐高祖以下,历十多位皇帝。时间长达2000余年,朝代更(未完待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