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影报道
在手术动力系统主机的控制下,金刚钻在患者的右耳乳突部以每秒4万至8万次的转速快速打磨切割。
心电监护仪、麻醉机、微量泵正常运转实施监护,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这是5月11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的帮助下,实施的我市首例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手术现场。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技术难度要求很高的手术,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三级甲等医院能够实施。
今年3月6日,市人民医院成功牵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该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与海军总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同时签署技术协作协议,双方在医疗设备及人才培养方面将进行长期合作,并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
这次受益的董姓患者来自武陟县三阳乡,今年44岁。八年前,他无明显诱因出现听力下降,并佩戴了助听器,三个月前病情突然加重,伴耳鸣、头晕。
实施手术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及全军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孙建军教授。之前,孙建军教授曾三次在市人民医院开展讲学手术示范,这次又将最先进、最前沿的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带到了焦作。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是迄今为止治疗各种严重耳聋的唯一有效方法。据孙建军教授介绍,人类的听觉由传导声音的结构和感知声音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耳蜗构成。传导系统的病损所造成的听力下降,可经耳显微手术修复,但对于耳蜗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重症耳聋,过去则毫无办法。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就是将电子装置植入受损的耳蜗内,代替受损的耳蜗行使功能。
在当日的手术过程中,在全麻状态下,孙建军教授娴熟地在董姓患者耳后实施弧形切口,暴露乳突骨质,按照移植物的大小在乳突后部骨质上用金刚钻磨出一个相应大小的骨床,骨床周围用小的切割钻头磨出若干个小孔,行乳突开放术开放骨窦,开放后鼓室。用直径0.5mm至1.2mm的金刚钻头在鼓岬上开窗,插入试验电极,然后把待移植的人工耳锅放入准备好的骨床内。
近四个小时的手术进展得非常顺利。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技术难度高,术中医生需要将人工耳蜗的电极插入到患者的耳蜗内,并将言语信号接受器植入到头部的肌肉与颅骨之间。体外部分配有方向性麦克风、言语处理器和传送装置。手术完成后,患者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才能听到声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钟彦说。
这次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在我市成功实施,不仅可以将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带回有声世界,开启他们的“心灵之声”,而且为我市重症耳聋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