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未来谁耕田
青年课堂
幸福是可以修炼的
作业之恨
“最难就业年”该如何破解
闲花淡淡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难就业年”该如何破解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付凯明

  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来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以至于有人称今年可能是“最难就业年”。

  (据《人民日报》)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一个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前来应聘的常常有上百个研究生或是上千个本科生。”这是一位女大学生对某大城市招聘会现场的描述,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情况也许只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缩影,这种情形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0%,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提高到40%。因此,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民生工程。

  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断扩招“惹的祸”。笔者认为,这般说法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整个经济社会的原因,也包括高等教育自身的原因。例如,当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大学生的需求相对较少;扩招速度过快和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教育质量的下滑导致学生达不到岗位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传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渠道不畅等,这些都是问题的原因所在。

  大学生就业难是综合性的社会性问题,发现了问题,该如何破解呢?笔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高校在其中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首先来说,高校应该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有效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其次,要建立就业与招生和学生培养的联动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市场需求动态,及时反馈有关信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联动并不意味着社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避免盲目跟风。第三,校方应该结合学校在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优势,积极引入创业指导课程,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积极探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育机制。第四,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早作规划、作好规划。

  对于此,政府和社会也应主动站出来,勇于承担。要调整和完善就业政策,出台新的就业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此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反过来,从毕业生自身角度出发,也应该灵活就业,切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应抱有“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不能盲目而从。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希望学校、政府、社会、毕业生都能够行动起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集思广益,共同破解就业难的难题,从而让就业不再那么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