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群
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智慧、有激情。推动这支新生力量在基层“沉住气”,真正成为服务农村、社区的生力军,需要各级组织部门找准载体和抓手,帮助他们走出迷途误区、浮躁误区和价值误区。江苏省无锡市通过深入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织就共同梦想,破除“迷途”误区。由于就业压力或者跟风等原因,少数大学生被动选择了“村官”岗位,并以此为就业避风港和缓冲带。这种想法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工作中走入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的“迷途”。对此,无锡市在华西村设立“大学生村(社区)工作者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建立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引导他们把农村基层作为实践“中国梦”的广阔舞台。该市还普遍建立了组织部长谈心谈话制度和所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思想导师”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与村、镇、区三级领导结对,确保思想上有人领路,工作生活上有人解惑。从2008年至今,无锡市每年开办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班,请工作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前辈”现身说法,帮助学弟学妹沉下心。
坚定扎根信念,破除“浮躁”误区。为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国家推出了多项优惠措施,而少数大学生“村官”为了提高将来考公务员的命中率,或为了考研加分,将暂时栖身基层当成了跳板。无锡市针对部分大学生“村官”一心“朝上走”的“浮躁”误区,注重通过典型引领,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该市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学习吴仁宝等优秀基层组织带头人活动,集中展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成果,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提供了正能量。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大学生“村官”朱虹,领头创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50多名村民就业创业,使山联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华丽变身为 “无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佳示范村”、“江苏省最美村庄”,她本人也已成长为东港镇团委副书记、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朱虹的成长经历,使大学生“村官”群体很受启发。
强化宗旨意识,破除“价值”误区。大学生怀抱梦想从学校走进社会后,个人角色需要转换与磨合。部分大学生“村官”接触村里的琐事后,有一种“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价值”误区,需要帮助他们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价值观念。从今年4月起,无锡市开展了“走基层、听心愿、办实事”活动,根据“能为可为”的原则,征集群众微心愿,帮助群众解决微需求。这些心愿虽然微小,圆梦却很实在动人。截至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已作出服务承诺2100多项,陆续帮助村(社区)及居民办成实事336件。 (据《大学生村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