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读上自己想读的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小时候,根本是无书可读。初中以后,感动于古人的绵绵感伤,浅吟低唱,沉醉于诗词歌赋不能自己。可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不能随心所欲地读书,只有硬着头皮,为眼前的任务奔命。那时,第一次产生一种想法:能读上自己想读的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中考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好好地奢侈一次,狠狠地为自己花上一笔。于是到了新华书店,买了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上下册和厚厚的一本《历代绝句选》。这是生平第一次为自己买书,而且是两本!其实,那时最想拥有的是《红楼梦》,可是那一套当时是7.8元,囊中羞涩,不得不忍痛割爱。
参加工作之后,看到收发室的老师每天都有机会接触那么多的书,心里简直羡慕得要死。那个时候,总梦想有朝一日能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半壁图书、清风明月、荷塘修竹、西窗卷帘……每天能有一大段的时间,在如此诗情画意里清心寡欲、修身养性,此乐何极!
然而,现实中我们这些小小的师范生读过的书实在屈指可数,腹中空空,何以为师?为节省学习费用,我选择了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买回来的教材堆积如山,除专业课程之外,那些哲学、概论又是那样的空头理论、抽象乏味,唯有硬着头皮,一本一本地啃食。不知有多少个归心似箭的周末,整整两天不曾踏出屋门半步;不知有多少个明月清风的夜晚,空想着花前月下、漫步谈心;不知有多少次情不自禁地捧起自己想读的书,却又不得不无奈地放下……那个时候无数次地感慨:能读上自己想读的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案头的考试类书换成了《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青年教师》、《班主任之友》等教育类书刊杂志,不时地搜寻着可以加工、润色、借鉴、改造的文章,然后面不改色地将拿来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时候,仍会时时闪过一个念头:等将来清闲了,一定要好好地享受自己想读的书!
近几年,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随心所欲地读书了,也终于可以买得起书了。回顾所来径,却依然不是诗词歌赋,不是世界名著。魏书生、朱永新、李镇西、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大师淳朴的笔尖带着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入人肺腑,汇入我的生命、融入我的血液,也许有一天,真能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读着读着,不经意间,读到不惑之年倏然至,读到缕缕青丝变白头。很多很多想读的书依然没有读……
哎,倘能不被世俗之事烦扰,潜心读自己想读的书,该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