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秦林林
5月29日,雨过天晴,家住武陟县嘉应观乡西营村70岁的李治国急忙来到地头,查看小麦长势。李大爷是村里有名的老倔头,对什么都爱认个死理。“这次飞防作业,小麦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俺可不答应,非找农机部门的人讨个说法不可!”他说。
微风吹过,麦浪滚滚,看到自家地里的麦子穗大粒饱,李大爷心里乐开了花:“用直升机防治病虫害还真中,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是什么让出了名的老倔头打心眼里服了气?这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4月底,正值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时期,武陟县农机局在西营村举行小麦飞防现场演示会,用遥控直升机对小麦进行飞防打药。
当李大爷赶到现场时,6架崭新的遥控直升机已整齐停放在地头,一条条“飞防效果好,增产又增收”的红色横幅悬挂在马路上方。和土坷垃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大爷心里犯起了嘀咕:“现在一些企业就爱拿老百姓开涮,俺可不糊涂!”他开始和这遥控飞机“叫板”了,要看看这飞防作业到底行不行。
随着遥控员一声令下,6架遥控直升机伴随着机械轰鸣声,在白色药雾的“掩护”下紧贴麦浪飞行,在麦田上空旋转几圈后,转瞬间便完成了100多亩小麦的飞防作业。
“人工对麦田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一亩地要25元,而飞防作业一亩地只需10元,在节省人工和农药的同时能够使小麦产量增长10%以上。”麦地里响起了宣传飞防作业的声音。
“光现场演示还不行,还要看效果,一个月后见分晓。”李大爷对飞防作业半信半疑。
一个月后,看着地里穗大粒饱的小麦,李大爷服气了:“来年,俺还要对麦子进行飞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