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如今,很多乙肝妈妈都不敢要孩子,生怕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宝宝。乙肝患者小刘就是其中一位,尽管结婚3年,但是她和丈夫迟迟不敢生育孩子。去年5月份,她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高兴之余,她和丈夫也在犹豫:这孩子是要,还是不要?经过打听后,她得知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的母婴阻断技术,可以让乙肝妈妈生下健康宝贝后,便和丈夫一起到该院感染三科求诊。该科副主任张淑娥结合小刘的病情,为其实施了母婴阻断技术。在张淑娥的精心呵护下,小刘最终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
“母婴阻断技术,就是运用科学的免疫疗法对携带乙肝病毒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预防性和保护性措施,以达到使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传播的目的,阻断有效率高达97%。”张淑娥说,“据有关资料显示,经过开展母婴阻断技术,1992年至2006年,我国儿童感染乙肝病毒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1900万人,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仅为0.96%。”
那么,怎样实施母婴阻断技术呢?张淑娥指出,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方式有3种,一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胎儿在子宫内,乙肝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宫内感染。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传播。分娩时子宫收缩、胎盘剥离,母血向胎儿渗漏等,都有可能给病毒带来侵入宝宝体内的机会,其产程越长,生产越困难,母亲病毒载量越高,传给婴儿的机会也越大。三是通过破损的乳头喂养婴儿及密切接触时传播。母婴传播最容易发生的环节是哺乳期间及成长过程中与孩子密切接触,有专家认为母乳中几乎不含有乙肝病毒,因而传染给孩子的几率不大,但哺乳时如果奶头有伤口或者孩子口腔有溃疡,就大大增加了传染几率。目前,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肝疫苗(基因疫苗每次5μg)。仅采取这种给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的方法,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就为95%~98%。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表面抗原呈阳性母亲的哺乳。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乙肝妈妈平时在喂奶前应洗手,用温热的干净毛巾轻轻擦拭奶头后,再给孩子喂奶,孩子和妈妈的用品不要混用。
除了乙肝患者外,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应采取母婴阻断技术,以便让孩子远离乙肝病毒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