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边疆,这几天店里的生意咋样?你们也不要太劳累了,天热,注意多喝水。”
“爸,您放心在哥家住吧!啥时候想回来了对俺说,俺去接您……”
这是6月12日上午,解放区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居民苏边疆与父亲何志祥的一段手机对话。这对亲密而相互牵挂的父子,其实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1980年,苏边疆的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母亲带着3个女儿从新疆来到焦作,苏边疆则留在了新疆。正是这一年,他的母亲与丧偶的何志祥又组成了一个新家庭。之后的日子,苏边疆也被母亲从新疆接到焦作上学。“当时我17岁,第一次见到他,心里很抵触。他对我始终很和善,怕我刚来不适应这里的饮食,就想法改善伙食,生怕俺受了委屈。”说起初次和继父见面的情景,苏边疆脸上露出一丝愧色。
1990年,苏边疆从部队退役回来后,因为工作一时安置不下来,他整日郁郁寡欢。看到这些,何志祥更是疼在心上。为给苏边疆找个好工作,何志祥四处托朋友找熟人,每天在外应酬很晚才回家。苏边疆看到这个和他没有血缘关系却时刻关心他的男人再也无法拒绝。“爸,工作真弄不好就算了,不要整天喝酒把身体喝坏了。”苏边疆第一次叫何志祥“爸”的时候,心里产生了异样的温暖。而这一夜,何志祥在家里自斟自饮喝得酩酊大醉。
在何志祥的努力下,苏边疆被分配到我市蔬菜副食品公司工作。
2004年,苏边疆下岗了。失业后的苏边疆也曾跟别人外出打工,可两年下来,不仅一分钱没挣着,人也消瘦了许多。“也就是那个时候,爸来开导俺,说既然咱以前做过副食品,不如开个超市继续做老本行,发挥自己的长处。”苏边疆回忆起那段经历,对何志祥在他人生关键时候的引导由衷地感激。在何志祥的鼓励和帮助下,苏边疆在民主北路租下几间门面房开了一家超市。
“做人要讲良心,爸对俺这样好,俺咋能不孝顺他老人家呢?”前几天,爸去开封俺哥家住了,6月16日就是父亲节,到时候生意不忙,俺就去开封看看爸。”说这些话的时候,苏边疆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