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转型攻坚离不开创新驱动,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我市将着力实施“科技创新54321工程”,即完善五大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实施四十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创建三个国家级及省级科技创新载体、推进两个试点市建设、通过一个考核,强力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王 言
在转型攻坚的道路上,创新驱动是第一推动力和支撑力。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发展作用?市科技局局长翟耀南表示:“全市科技工作将着力实施‘科技创新54321工程’(即完善五大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实施四十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创建三个国家级及省级科技创新载体、推进两个试点市建设、通过一个考核),强力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翟耀南说,科技创新要在转型目标上体现引领。要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三大指标的引领作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2013年,全市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35%,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到2015年底,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全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三个方面完善提升。
一是在项目建设上求升级。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大科技招商力度,通过实施“科技攻关十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十大项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在承载能力上求提升。通过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产业集聚区升级省级高新区、创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孵化器等重要抓手,提高创新承载水平,推动区域发展上档升级。
国家级创新试点城市力争通过科技部审批,完成实施方案制订,开展试点工作;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要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并开展试点城市培育工作。焦作新区要加大孵化器建设力度,争取在基础建设规模上及孵化器数量上实现翻番目标,要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上市企业方面加大力度。结合创新载体创建,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在创新体系上求完善。加快构建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科技管理五大自主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为转型发展持续提供内在动力支撑。在完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方面,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5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0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200家。培养科技型上市公司,形成科技型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上市企业梯次发展的创新型企业群体。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吸引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科技成果到企业转化。在完善创新平台建设体系方面,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力争年内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6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170家,逐步形成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焦作产业特色突出的创新平台体系。在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方面,要强化政府引导,推动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结合,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计划项目10项,信用担保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补贴及贴息项目2项,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实现突破。在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将启动实施科技创新青年杰出人才计划、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型团队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计划,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涵盖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基本满足转型升级示范市建设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在完善科技基础管理体系方面,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制度,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科学评价、统筹指导提供动态详实的科学依据;建立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统计制度,探索建立科技投入及成果统计体系,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备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