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 璐
6月16日,骄阳似火,闷热的天气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却丝毫没有降低武陟县农民卖粮的热情。
记者在西陶镇新业粮油购销公司看到,运粮的三轮车、小货车排成了长龙,卖粮的农民忙着把过磅后的小麦卸在指定的地方,小麦经过筛选后,直接由传送带送进仓库……
“今年俺家的小麦收成不错,粮食价格也合理,早点把粮卖掉俺就放心了。”正在过磅处等待称粮的西陶村农民史雨生一边整理着自家的小麦,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俺家今年种了1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自从夏收开始,俺就四处打听粮价,几番对比之后才相中了这儿。俺这车小麦至少能卖1万元钱。”说起今年的收成,史雨生笑得合不拢嘴。
说话间,史雨生的粮车开上了地磅。
“小麦二等,一共6750公斤。”工作人员对史雨生说。
“小麦二等是啥意思?”记者问道。
“公司为了让粮农少等候、少跑路,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过磅的同时对小麦进行等级检验,粮农当场就可以知道自己粮食的等级和重量。”组织收粮的该公司负责人庞红星告诉记者,“公司把等级标准、粮食价格都写在墙上,一等粮每公斤2.32元,二等粮每公斤2.28元,三等粮每公斤2.26元。以质论价,确保大家卖‘明白粮’。”
“验质、过磅、开票、入库、结算,整个卖粮过程没超过20分钟,俺的小麦一共卖了15390元。”拿到粮款的史雨生笑着对记者说,“希望秋天玉米丰收的时候,俺还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