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军、李涛) 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的699万名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让今年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有人称这是“最难就业季”。 面对就业难的巨大压力,手握一技之长的市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却成了职场“香饽饽”,虽然没有高学历,但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早已经看准了自己的未来。
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记者近日走访了市技师学院,与今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态势不同,该院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该院今年设置了22个专业(工种),共有907名待岗毕业生,目前已经全部进入用工企业,除了个别同学不满意工作单位想要换工作外,超过99%的学生将直接被用人单位接收。
“我们学院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许多用工单位预订走了。”市技师学院院长殷东兴对记者说。他拿出了一张表格递给记者,这是一张2013年该院毕业生赴企业时间表,详细记录着多少名学生何时要到哪一个企业去报道,记者数了一下,一共有22家企业,有本省企业焦作制动器、燕京啤酒、多氟多、风神轮胎等,也有江苏恒力、广船国际、上海达丰、无锡绿点等外省知名企业,需要学生数量1200余名。
“根据各个企业情况不同,试用期过后员工每月工资在2000元到4000元不等。”殷东兴说,机械装配、数控加工、电气技术专业就业率排前列。他说:“我们学校就业不愁,招生不愁,就担心给一些企业分的学生少了,让企业的老总们抱怨!”
“切合经济发展需要,提前规划学生就业去向,密切校企合作,这是保证学生就业的关键。”殷东兴说,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生命是市技师学院的办学方向。
据介绍,该学院为适应新形势,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确定了“以企业为起点,以学院培养为重点,以企业实习为补充,以服务企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训方式,基本实现毕业生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学院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该学院建立了在校生校外实习基地,先后安置2000多名学生到郑州宇通、风神轮胎、厦工机械、江苏恒力等企业进行实习;开展了企业全脱产委托培养,与多家企业合作,把其在社会上所招的新员工(部分为大专、本科生)全部安排到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开展企业不脱产委托培养,在开元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设了数控加工班,学生一边在企业工作,一边参加专业学习,工作得工资,学习得文凭,学院、企业、个人实现了三方共赢。
目前,该学院还开设了名优企业冠名班,先后开设了郑州富士康班、郑州宇通班、广州广船班、风神轮胎班等对口专业冠名班,与省内外大型名优企业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正逐步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为学生就业搭建了绿色通道。据统计,2011年至今,该学院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该学院不仅2013年应届毕业生已全部就业,甚至部分专业明年的毕业生,也已被省内外的大企业预订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