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郜秋娟
走进市人民医院眼科病房,那一面面写满感激之语的锦旗仿佛在倾诉浓浓的医患情,那一个个刻满各项荣誉的牌匾仿佛在回顾艰辛的奋斗历程,那一簇簇插满鲜花的花篮仿佛在释放成功的喜悦。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名字与它们紧紧相连,那就是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沈玲。
小荷才露尖尖角
1985年,风华正茂的沈玲从焦作卫校五官专业毕业后,来到全市医疗水平最高的市人民医院实习。由于理论扎实、勤奋好学,实习期一结束,她就被老师强烈推荐到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眼科医生。但是,她却没有因此而自满,而是以更大地热情投入到临床的学习实践中。为了能尽快掌握娴熟的医疗技术,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坐诊还是手术,沈玲都以科里的老专家马首是瞻,将老专家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班后,再将这些内容在脑海里认真回顾一遍。就这样,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她就获得了处方权。
对于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医生来说,拥有了处方权,就意味着赢得了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就意味着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而沈玲则更把此看作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为了尽快提升业务水平,她白天认真为患者检查诊断,晚上熬夜查看各种典型病例。就这样,没过多久,沈玲再一次因为进步快被安排独立值班。
值班第一天,一位矿工在升井时被重物击中脸部,造成面目严重创伤,眼睛也受到重创。面对如此严重的患者,沈玲并没有紧张,而是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立即拿出了一套科学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与耳鼻喉、口腔科医生分工合作,将挑鼻子、缝合眼睛、下颌骨修复3项手术有条不紊地圆满完成。
风雨兼程行医路
沈玲出生于医学世家,多年的家庭熏陶和良好的家教,不仅让她懂得“生命高于一切”的行医道德,还让她懂得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艰难险阻。一次,在为一位患者成功施行泪囊炎治疗手术后,患者却因炎症没有迅速消除而怀疑手术的效果,进而召集家属对沈玲进行人身攻击。面对十几个人的埋怨和误解,当时的沈玲感到前所未有的委屈和伤心。后来,在多方的努力下,这起医患矛盾终于得到了化解。但是,沈玲也从中进行了反思,并深深地认识到,高超的医疗技术固然能为患者解除病痛,而及时细致的沟通,则更能让患者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从那以后,每一次手术之前,沈玲都会真诚地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患者术后出院,她会经常进行回访,了解病情,送上关心。特别是面对居高不下的儿童斜视、弱视发病率,沈玲更是把这些小患者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他们讲道理、说故事,引导他们从生理到心理都能健康成长。从医20多年来,许多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却依然记得沈玲的殷殷叮嘱。前不久,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还专程到医院来看望曾经对自己倍加呵护的沈阿姨。
就是靠着这种视患者如亲人的高尚情怀,这些年来很多患者都与沈玲成为朋友,就连当初误解她的患者也在痊愈之后打来电话表示歉意和问候。
奋力前行领头雁
自从来到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沈玲经历了三任主任的领导,从他们身上,她学到了很多的管理经验和奉献精神。后来,她担任该科主任后,先从强化科室管理和技术传帮带入手,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改进医德医风建设,打造团队核心凝聚力以及开拓新业务、新项目,开展医疗业务培训、培养医生队伍乐于奉献的精神、鼓励年轻医生进行业务研讨。同时,她还手把手地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传授给科里的每一位年轻医生。
经过不懈的奋斗,在沈玲的带领下,市人民医院眼科已经拥有一支有着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硕士研究生、15名护理人员的强大团队,并被评为“焦作市医学重点学科”, 连续两年荣获医院先进科室称号,她自己也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特别是科室的手术量和患者入院人数更是实现大幅增长。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不断加大专科专病的建设力度,眼科在沈玲的带领下积极响应。截至目前,该科已经发展成熟了白内障病组、眼底病组、视光病组和普通眼科组,并承担了焦作市的援疆任务,连续3年选派专家赴疆支援卫生工作。谈到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沈玲充满信心地表示,今后将通过引进专业人才、选拔骨干进修、引进先进设备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奠定和巩固市人民医院眼科在我市医疗界的领先地位,为更多的眼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