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也许是受到了长寿巨星王烈的影响,西晋时期的太行山中,净影峡谷成为当时人们寻求长生不老的修行圣地。于是,人们争相隐居这里,学着王烈的样子,寻找石髓,采集山中黄精,寻找长生秘诀。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位非凡的女性出现了,她是当时修武县令刘文的夫人。与众不同的是,这位夫人不像别的官家太太那样,沉浸在自家花园里相夫教子,而是像当时的许多名士一样,喜欢到净影峡谷一带寄情山水,寻找养生之道。终于,这位非凡女性在净影山水中悟出了无比高妙的养生绝学,写下了中华文明史上璀璨夺目的养生学巨著《黄庭经》。
书圣王羲之说:“书家不写《黄庭经》,笔中岂能有神灵?”
药王孙思邈说:“导引吐纳之妙,尽在《黄庭经》中。”
诗人陆游说:“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太极拳始祖陈王廷说:“黄庭一卷随身带,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
究竟是谁,让一部《黄庭经》有了如此神秘的力量?历史如能退回到1700年前,我们便可见到这位生活在南太行奇山秀水之中的神秘女性,她的名字叫魏华存,历史上称她为南岳魏夫人,道教上尊称她为紫虚元君。
在目前能找到的所有资料中,都认为魏华存出生在山东济宁的薇山,实际上,魏华存出生的时候,其父已是深受司马昭器重的朝中重臣,是不可能待在老家的。所以,魏华存应该出生在都城洛阳。魏华存在父母的关心和抚爱下渐渐长大,她不光文静少语、知书达理,而且对道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关起门来在屋里默读《庄子》《老子》等。在她24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朝中年轻的太保掾刘文。刘文年轻英俊,才华出众,和魏华存结婚后,由于老丈人的暗中帮衬,很快就被朝廷派往富庶的怀川郡修武县任县令。魏华存随着丈夫一起来到了修武任所。但很快地,魏华存就不适应了,因为她喜欢的是独居一室,默读静修,研究她的庄老哲学。后来,魏华存受到王烈、孙登和“竹林七贤”的影响,常常到太行山中寻仙访道。有一天,她来到大山深处的净影峡谷,很快就被这里的景致迷住了。
净影峡谷是修武县北部的一座深幽的山坳,周围百丈危崖,仰观山如植笋,飞瀑倾泻,水帘成虹,雾气蒸腾;俯视曲径弯弯,植被如毯,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确为神仙妙境。峡谷南侧的山崖中间,有一个神奇的山洞,数十丈深,高两丈有余,洞内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犹如万千仙姿会聚,神态逼真,疑似天宫,魏华存暗下决心,一定要到这里静居修行,实现自己的理想。
回到家后,魏华存开始悄悄准备出家的一切事宜,尽管丈夫刘文坚决反对,但丝毫没有动摇魏华存的意志。
魏华存住进了净影山中的黄龙洞,开始了漫长的修行。这期间,她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静心学道,博览群书,参悟道学真谛。二是悬壶济世,救助百姓。魏华存医术高明,无论何种疑难杂症,总能药到病除,在当地百姓心中有着良好的声誉。三是徒步游历,寻访得道高人。传说中魏华存在洞中修行百日后,忽然有一天,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阿阳谷神王景林、小有仙女、清虚真人王褒降临魏华存修行之地,告诉她说:“你专注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于是,让随行玉女打开玉笈拿出《上清真经》三十一卷,亲手授予魏华存。
这样的情景当然是神化了的传说,实际情况应该是,魏华存在净影山中修行期间,多次到济源王屋山、河内阳落山、修武百家岩、辉县白云山等地拜师游历,从不同的途径得到号称清虚真人的道学大师王褒的《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太洞真经》等上清经三十一卷、阳谷神王景林的《黄庭》草本以及正一真人张君的《治精制鬼法》,得到这些前辈经书后,魏华存如饥似渴,彻夜苦读,有时甚至废寝忘食。在对这些著作进行了长时间的精心研究后,魏华存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想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教思想。
之后,魏华存离开净影峡谷,来到河内县北部阳落山中二仙洞居住,对搜集到的道学著作进行进一步研究,尤其对《黄庭》草本,用了很长时间,花了很大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她还将其中的许多医学及养生方法在自己身上试验,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渐渐地,魏华存对医学、养生学、气功学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于是,她开始将自己的心得和上述诸多理论以及《黄庭》草本的精华部分进行融合、精研、提炼,历时数年,终于写出了集中国古代医学、气功、养生、道学、伦理学之大成的千古奇著《黄庭经》。《黄庭经》分《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两部,以七言韵文著成,系统地提出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理论和相应当修炼方法,成为影响中国1000多年的道教养生修炼专著。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