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郜秋娟
前不久,今年90岁的张大爷在外出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就不能动弹了。这下,可把老人的众多晚辈给吓坏了,立即将其送到了县里最好的医院。但是,面对这位已是鲐背之年的张大爷,当地的医生也是束手无策。无奈之下,老人的家人只能将其送到了市人民医院诊治。
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的医生接诊后,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确诊老人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也称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最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女性多于男性。
说实话,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的医生们来说,在临床中,普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见得多了,而且这种骨折手术并不算大手术。可是,对于这样一位高龄老人,且身体各种机能都已经明显退化,心脏、消化系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老人进行手术,在术前、术中、术后都会存在诸多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但是,如果不进行手术,老人只能躺在床上,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也很容易发生,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经过认真研究后,该院骨科二区主任孙晓林决定对老人实施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手术。据了解,近年来,该院骨科二区不断摸索和改进老年人骨折后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易发的转子间骨折,固定方法已经由过去的加压滑动鹅头钉发展到现在的PFNA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手术切口由过去的十几厘米发展到现在的几厘米,手术时间由过去的几个小时到现在的1个小时以内。可以说,微创手术的应用,使该院骨科二区在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手术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
为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孙晓林邀请该院相关科室的专家对老人的病情及术前准备工作进行再次会诊、讨论。之后,经过各科室的综合治疗及精心的术前准备,6月17日,张大爷的骨折手术如期实施。术中,在孙晓林的指导下,医生王艳波、付正、曾浩然、武琨精心操作,不到1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为保证老人尽快恢复正常,医护人员又立即将其送到了重症监护室。几天后,经过医护人员的认真护理,老人的身体恢复迅速,心情和饮食也十分正常,并已经开始了康复训练。
据了解,在为张大爷成功实施手术之后不久,该院骨科二区医生又成功为我市山阳区一位90岁的周老太太实施了转子间骨折手术。
相关专家提醒,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人逐渐增多。但是,由于股骨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而骨质疏松的发生速度在骨小梁较快,在股骨矩则较慢,在发展速度快的骨下梁与发展速度慢的股骨矩的接合部是骨质最薄弱处,因此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转子间骨折。以往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都是用卧床骨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过,这种治疗方式并发症较多,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肺栓塞、泌尿系感染等,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