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谢师宴”需要“瘦身”,我们更要转变谢师的理念,用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朴素感情
6月毕业季,大学、中学甚至小学、幼儿园,正不约而同地大摆“谢师宴”。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大学城、知名中学周边等地发现,各大饭店的“谢师宴”名目繁多、预订火爆,而且价格越来越高,参与范围越来越大。
(据6月19日《广州日报》)
近年来,“谢师宴”之风越刮越大,档次越提越高。近日,一条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温州某校高三学生举办“谢师宴”,最贵的一桌3万元,每人均摊1000元。天价“谢师宴”,已经没有了谢师的本意,而是染上了铜臭的味道。
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意。感恩之心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值得弘扬和提倡。学生毕业或考上理想的学校后,和一起同窗苦读的同学对培育自己的老师表示一下感谢,在一起吃个便饭是人之常情。
但是,当“谢师宴”从便饭转变成大餐后,却变了味道。试问,谢师的主角到底是学生,还是家长?事实上,很多家长将面子文化和攀比心理注入到“谢师宴”中。名烟名酒不在话下,谢师变成了在老师面前的炫耀。毕竟,还未参加工作的学生们哪里来的收入?请老师的份子钱还是父母给的。
其次,在“谢师宴”中,商家的身影很活跃。很多商家借着“谢师宴”大做文章,将一些很普通的菜换个包装,打着“桃李满天下”“一帆风顺”等菜名,变相提高了菜价。这不仅使原有的菜肴变了味道,也使感谢老师的初衷渐行渐远。说白了,“谢师宴”就是商家炒作的噱头。
笔者认为,尊师重教绝不该表现在一顿宴席上,应该为当前流行的“谢师宴”降降温了。其实,“谢师宴”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学生内心对老师有多少感恩之情。目前,教育部门在“谢师宴”问题上,基本上是不提倡举办,不提倡参加,却没有明确反对。当前,在国家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氛围下,不仅“谢师宴”需要“瘦身”,我们更要转变谢师的理念,用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朴素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