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明霞
又是一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每年这个时候是众多莘莘学子收获的季节,也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紧张时候。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家长的这种心理,实施诈骗。特别是一些家长因为子女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抱着侥幸心理轻信骗子所谓的“小门路”,从而进了骗子设好的局,导致钱财损失与精神上的伤害。为此记者走访了公安办案民警,民警提醒群众谨防受骗。
骗术一:谎称自己有特别关系,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内部指标。
民警提醒:我国高考实行“阳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会向社会公布,绝不可能像招生骗子所说的,只要花钱就能搞到招生指标,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对待此类机构或者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留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骗术二: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自主招生指标。
民警提醒: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的,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是不能安排招生的。学校无计划招生是无法进行电子注册的,国家也不会予以认可。
骗术三: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
民警提醒:选择学校时,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不要轻信广告和招生简章。如有条件要实地去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切不可听信一家之言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骗术四: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号。
民警提醒: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招办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招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如查询的信息与通知书一致,就是经省招办办理了正式录取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