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高考成绩日前揭晓:我市一本、二本、三本各批次上线人数均大幅增加,创历史新高。其中,一本上线人数增幅达72.2%,远远高出全省10.45%的平均增幅。2013年,焦作教育以无可争辩的事实,以全线飘红的累累硕果,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优异的成绩,极大地提振了人民群众对焦作教育的信心。市委书记孙立坤也作出重要批示,对全市教育工作者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和感谢,希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更大的贡献。面对骄人的成绩,我市教育战线工作者不自满、不懈怠,静下心,扑下身,将工作大幅前移,对2013年高考工作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就2014年高考备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本刊从即日起,开辟《校长谈高考》专栏,就此进行跟踪报道,请予以关注。
2013年高考成绩现已揭晓,焦作一中成绩再创新高:文理科状元尽收囊中,舒喆同学以605分位列全市文科文化课总分第一名,朱朋朋同学以610分的总成绩(含加分)位列全市文科第一名,张颖同学以646分的总成绩位列全市理科第一名。全市文理科前10名,焦作一中各占3名。
焦作一中今年有1006人参加普通类高考,本科上线968人,其中一本上线375人,上线率达37.28%,较去年增加141人;二本以上上线735人,上线率达73.06%,较去年增加159人;一本、二本上线比率遥居全市第一,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焦作一中能够突破重围,得益于市领导对我校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市教育局对我校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我校的鞭策和支持,得益于我校领导班子的决策科学,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全力以赴。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在高考备考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为焦作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不懈努力。
面对新一届高三,我校将工作前移,及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2014年高考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加大创新力度,创新备考方略。首先,学习先进,完善自我。我校积极探索高考备考的有效方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高考备考思路,在今年高考中获得有效突破。其次,培优扶弱,贴心服务。我校立足于本年级优秀的师资力量,针对优秀学生的短板学科进行重点辅导,并建立导师制,对优秀学生进行心理、学法、考试技巧等方面的专门辅导,效果显著。
实施目标管理,落实激励机制。我校成立了提升教育质量工作领导小组,逐级落实责任,层层签订目标,充分利用全市质量监测数据和高考统计数据,对考试结果进行分项测评,并及时指导教学工作。
科学管理,精心部署,抓好高考备考系统工程。2013年备考伊始,我校就在高三年级教师团队中多次召开动员会,布置教师研做高考真题,认真分析高考命题趋势;学习《考试大纲》,明确复习方向;正确制定高考备考目标,落实精细备考原则,确立了“向课堂要成绩,让落实见成效”的高考策略。
一是科学谋划,明确责任。学校将年度工作的重心放在高三,加强高考备考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增强责任意识,对主管年级的副校长、年级长、班主任及各学科备课组长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二是精细管理,加大力度。学校加强高考目标管理,科学制定班级指标任务,制订和完善高考奖励方案,激励先进。学校通过举办高三师生动员大会、周二班主任晨会、教研组长会、教师献言献策会、质检考试分析会、学生成绩表彰会、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各层次学生座谈会、种植感恩林等活动,点燃激情,启迪智慧,凝聚力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素质。学校增加学生学习强度,实现了平时负重、考试减压的目标,并严格实行高仿真考试,从考试动员、考场编排、监考、阅卷等方面进行高仿真考试演练,效果明显。三是规范命题,力求原创。学校成立命题研究中心,加强对原创命题的研究,科学筛选试题,确保试题和资料的规范、科学、可信。四是文化熏陶,愿景激励。焦作一中的校园是一座精神殿堂,它拥有四个目标,即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激情的学习工作状态。我们既追求卓越、开拓创新,又加强团队合作,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氛围营造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等。学生在竞争中充实,在充实中成功。五是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将备考与考试真题紧密结合,让考点在真题中落实提高,进而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路数,做到有备而战;除坚持高三月考制度外,还坚持与郑州、新乡、洛阳的联考制度,在备考过程中少走弯路;重视对学生自主招生考试的指导,进而拓宽学生的升学通道,为学生跻身名校创造条件;有序开展竞赛班和艺术体育特长班等活动,使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