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郜秋娟
睡觉打呼噜,也能要人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早在1994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鼾症研讨会上,各国的专家学者就把打呼噜确定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也就是说,打呼噜也是一种病。同时,与会专家还发布了一组权威数据:打呼噜与27种疾病有关,全球每天约有4000人死于因打呼噜造成的各种疾病。据统计,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打呼噜。目前,打呼噜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为人类十大杀手之一。
相对于枯燥的统计数据,生活中因打呼噜引发的悲剧也在时刻为人们敲响警钟:2005年,一位众所周知的喜剧小品演员于凌晨猝死家中,其死亡原因就是因打呼噜窒息引发心脏病。前不久,我市一位30岁的男青年小李也因长期打呼噜导致精神萎靡、长期犯困,无法正常从事自己的工作。不过,幸运的是,小李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做过2次手术后,已经恢复到正常的呼吸状态。
小李虽然很年轻,但患上鼾症的时间却已经很久了。据他的父母透露,他大约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睡觉打呼噜的现象了。但是,因为对打呼噜的病因和危害不了解,总以为是孩子肥胖和睡觉香甜所致,就没有引起重视。后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体重的不断增加,打呼噜的情况日趋严重,有时甚至刚一犯困,呼噜声就会马上响起来。更让他父母担心的是,小李因夜间打呼噜引发的呼吸暂停时间越来越长,其中最长的一次呼吸暂停达到70秒。
严重的打呼噜症状,导致小李即使在白天也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晚上更是提心吊胆,完全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终,小李慕名找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钟彦,希望这位从事鼾症研究多年的专家能从根本上解除自己的痛苦。
看到小李后,钟彦并没有觉得十分意外。因为,经过多年的鼾症临床诊断和治疗,他已经接触过太多的鼾症患者,其中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只有几岁。而由此引发的频繁呼吸停止、睡眠不宁、心绞痛、心律紊乱、癫痫、遗尿、阳痿、性欲减退、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老年痴呆等病症更是五花八门。不过,在对小李进行过必要的检查后,钟彦还是吃了一惊。因为,小李的血氧饱和度最低时只有67%,晚间睡着的时候心率在每分钟110次以上。
那么,血氧饱和度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血氧是指血液中的氧气。人是靠氧气生存的,氧气从肺部吸入后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再由血液传送给身体各个器官或细胞使用。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陈代谢就越好。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为90%~100%,如果人体的血氧饱和度偏低,会出现严重缺氧,就可能造成麻醉死亡。据统计,在心脏骤停或严重脑细胞损害死亡的病例中,严重缺氧的占到三分之二左右。
一般情况下,患者严重缺氧应该马上手术。但是,钟彦却没有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而是先让他带上了呼吸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体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需要相对均衡的,人体的自主呼吸也来自二氧化碳对大脑中一个呼吸中枢的刺激。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血液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就会强化对呼吸中枢的刺激,让呼吸更加急迫,以维持普通人正常的氧气需要量。现在,这名患者长期缺氧,一旦手术后呼吸顺畅,必将通过肺泡吸收大量氧气。这样,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会迅速降低,达不到过去刺激呼吸中枢的供应量,反而会形成二氧化碳潴留和高碳酸血症,使患者突然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这也就像一个长期饥饿的人突然暴饮暴食,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经过一个周期的适应后,钟彦谨慎地分两次对患者进行了鼻腔和腺样体、咽腔手术,将患者的呼吸道彻底打通。即使这样小心翼翼,患者在手术4天后取鼻腔堵塞物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适应症状。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手术7天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明显好转,能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嗓子也彻底恢复了;各项检测表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达到了99%,心率也恢复正常。
临出院时,小李握着钟彦的手感激地说:“钟主任,这打呼噜太可怕了,要不是您,我还不知道会碰到什么状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