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无电,一入黑便看不清道路和行人,那时的乡村属于村口和树下,除了摇曳的灯烛,就是池塘边那些星星点点点亮夏夜的萤火虫了,这些飘逸的精灵,时常带我们进入无限的遐思和美好的期待之中。现在回忆起来,故乡的萤火虫就是乡下会飞的诗,有浓浓的乡情,有欢乐的童趣。
儿时的乡村夏夜是静谧的、深沉的,低吟的虫鸣,清脆的蛙声,组成了夏夜的多重奏,村子里的人们坐在村口纳凉,说着笑着,全然没有了白天劳作的辛苦,而他们只是夜晚的配角,主角是我们这群孩子,我们在柳树下奔跑、嬉戏,一会儿仰望星空,一会儿目视前方,村庄周围,萤火虫闪耀着,无拘无束上下飞舞,犹如天上的星星,如梦如幻。
萤火虫看得入迷,捉萤火虫更是我们的游戏和乐趣。开始,我们只是用手抓,一不小心,虫儿瞬间会从指缝溜走,欢喜顿成一场空;可下手重了,它又非死即伤,一夜下来,捉住的萤火虫极少。后来,比我们大点的男孩发明了捉萤火虫的专用工具,那些小精灵就难逃厄运。我们找来一条长长的柳枝,扎成圆圈,在一根竹竿上绑好,然后,到后园的树林里用圆圈缠绕上蜘蛛网,可想而知,那些小小的飞虫怎么抵得住这样的天罗地网。
我们先追着萤火虫用蜘蛛网网,网多了再一个个小心地摘下来,那时的萤火虫真多,远远看去,我们举着的简直就是一个闪亮的圆。摘下来的萤火虫被一个个放进玻璃瓶子里,那个好看啊,真的无法形容。邻家小妹很特别,她把摘下来的萤火虫包在一团洁白的棉花里,萤火虫既跑不掉又伤不了,捧在手上就似一盏闪亮的灯笼,引得全村子里的人都来看,夸邻家小妹聪明过人。
最可气的是燕林,他算得上我们村子里最淘气的孩子,玩累了的时候,他会把萤火虫从瓶子里一个个倒出来,之后,用脚踩着萤火虫使劲往后一拉,那些可怜的精灵便粉身碎骨,留下一条长长的荧光。我觉得他有些残忍,有好几次都和他打了起来。在我看来,那亮着的荧光,可是萤火虫破碎的心……
村里的刘代表是上海来的,很有学问,他也喜欢萤火虫,常和我们一起玩捉萤火虫的游戏。一次,他拿着我们捉的萤火虫,给我们讲了车胤借光读书的故事,依稀记得大致内容,说晋朝有个叫车胤的人,为了省点灯的油钱,把萤火虫放进多孔的囊内,利用萤火虫光来看书,后来考取了功名。这个故事着实对我们鼓舞很大,可山野的孩子浑身都是野性,模仿古人,只坚持了一会儿,又把梦想都放在闪烁的萤火虫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