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核心是转型发展。保持粮食高产优势、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组织化程度,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抓重点、抓示范、抓创新、抓作风,是实现我市农业转型发展的根本路径。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狠抓农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优质高效绿色安全,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转变。要保持粮食高产领先地位、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组织化程度。如何发挥我市农业发展优势,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日前,市农业局局长王国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核心是转型发展,关键要在‘四抓’上下功夫,就是抓重点、抓示范、抓创新、抓作风,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水平。”
抓重点,就是针对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着力抓好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贫困乡村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王国建说,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中,要通过强化组织协调,强化规划指导,强化资金整合,强化项目对接,整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小农水重点县等涉农资金,集中投向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综合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要以农业优势资源为基础,强力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粮食、怀药、蔬菜、食用菌、林果等特色产业,开工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发展种养、加工和物流,着力打造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18个优势集群。在贫困乡村扶贫开发工作中,要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村。组织实施科技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等增收致富项目,鼓励发展一村一品、连片开发,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抓示范,就是抓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实现由点的突破到面的提升。王国建说,要充分发挥我市优势,以率先发展、引领全省为目标,认真抓好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和监管示范。一是抓好技术示范。以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为载体,加强组织协调,将万亩示范片创建任务层层分解到县、乡两级,落实到地块,把各项技术措施转变为种粮农户的具体行动。通过调动种子企业、种粮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粮食高产创建实施主体的积极性,把示范田建设与种子繁育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和推广粮食高产集成技术,实现良田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有效提高高产创建工作的科技含量。二是抓好园区示范。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载体,立足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集中力量建设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推行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三是抓好监管示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三品”基地认定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步伐,着力提升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监管业务标准化建设,建立检测业务标准化操作规程、监管执法标准化规程,规范检测和执法程序,着力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抓创新,就是以创新思维,解决难题,走出困境。王国建说,在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因循守旧不行,故步自封不行,坐困愁城不行,必须创新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推进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畅通流转渠道;通过财政扶持、政策支持,鼓励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农业技术棚架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就要以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为重点,以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为主体,统筹规划确定区域站建设地址和布局,按照相关程序及时推动工程建设;以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为主体,合理配置农业科技人员;进一步明晰区域站职能定位,确保春耕、三夏、三秋、抗击灾害等关键农时、重要农事的技术服务,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例如在沼气发展中,以沼气工厂建设为重点,结合大中型畜禽饲养场排污治理,大力开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建立高标准沼气工厂,对周边农户实行管道式集中供气,推进农村沼气向生产工厂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抓作风,就是通过狠抓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系统干部的整体素质,以严明的工作纪律、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承担起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生产的重任。王国建说,要按照市委的整体部署,认真落实市委“五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和“五个不让”的工作要求,创先争优,在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中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