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经观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展循环经济
延伸产业链条
河南晶弘
把太阳能注入百姓生活
长江石油释放转型示范正能量
前五个月
我市经济保持良好回升态势
维纳陶瓷:凭创新“老枝发新芽”
中州炭素:上项目“四两拨千斤”
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昊华宇航多措并举应对高温“烤”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焦煤集团赵固二矿科技创新活动侧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杜 笠

  在风光秀美的百泉湖畔,坐落着一座现代化的矿井——焦煤集团赵固二矿。该矿设计年生产能力180万吨,服务年限55.5年,地质储量3.39亿吨,可采储量1.4亿吨,主采煤层平均厚度6.16米,生产煤种为低中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矿井于2007年1月7日开建,2011年4月23日竣工投产,拥有目前河南省采高最高(6.5米)、支架工作阻力最大的综采工作面。

  近年来,该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提升矿井核心竞争力,以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步入了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该矿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建立科技市场,健全创新机制,规范科研经费提取程序,加强科技成果评审和验收管理,发挥创新工作室示范带头作用,调动全员创新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保安全。煤矿生产,安全为天。该矿针对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和关键环节,以水害防治、顶板支护、围岩控制为重点,实施“大埋深高水压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技术”科技攻关项目,采用复式固管法和分散注浆法,在水压高、岩层破碎、隔水层薄的条件下进行注浆,保证了巷道安全通过断层破碎带;积极推广“锚网(索)喷+U型钢+锚注”复合支护新工艺,解决了巷道压力大、顶板破碎带来的支护难题。该矿与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煤层瓦斯抽采基础参数测定研究和卸压圈宽度测试研究,有效解决了瓦斯治理技术难题,杜绝了瓦斯事故。

  科技创新增效益。增收和节支是增加企业效益的两条途径。在主、副、风三个井筒施工过程中,该矿与北京相关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科研攻关,通过添加外加剂等方法,成功研制出国内标号最高的高强度高性能C90混凝土,有效降低了井壁厚度,既节省了大量混凝土,又减少了开挖量,降低工程费用7200多万元。矿井投产后,该矿更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高强度高性能C90混凝土进行改良,配制出强度更高的C60喷射混凝土,成功应用于巷道和硐室施工,既增强了支护强度,又节约了大量成本。

  科技创新提效率。该矿本着“多上设备少上人”的思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积极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努力提高单产水平。该矿先后引进11台岩(煤)巷综掘机,配以先进的激光指向仪和ZLJ-10/21型机载超前支护系统,加快了掘进施工进度;在使用综掘机时,搭配自制的上煤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2年,该矿共产生了千余项科技创新与小发明、小创造成果,其中有561项被成功转化应用于生产实践,有22项获得国家专利。近6年来,该矿申报各级各类科技成果39项,有1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综采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一等奖、《采场围岩控制技术与采煤工艺研究》和《大采高工作面巷道支护技术研究》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推移辅助器设计》和《双规矩复合式单渡线道岔设计》获得了国家实用性专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