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入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改进干部作风要持之以恒
“三负责三不负责”现象
官僚主义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大“拦路虎”
焦作净影,猿仙通背拳发源的地方
年轻组工干部要勇于创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净影,猿仙通背拳发源的地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发源于怀川地区的武术拳法,大都属于内家拳的范畴,而内家拳形成的基本原理,大都来源于“气”和“术”,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吐纳导引之术。这些,都与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说和理论有关。怀川虽然不是老子的出生地,但据专家考证,老子曾经在温县的东口村隐居悟道24年,之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也许是老子的思想和精神极大地影响了怀川民风和怀川文化,在之后的两千多年中,怀川成为道学、养生学、阴阳学说、太极理论和中医经络学说的发源地和重要的研究基地。

  猿仙通背拳到底为谁所创,历来争议颇多,但从目前的武术流派和学者来看,多数认为董成为猿拳的真正始祖。

  明代中后期的怀川大地几乎可以说是各种武术流派开花结果的园地。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产生于太行山及黄河两岸的武术种类不胜枚举,其中直接受董成猿仙通背拳影响的有陈式太极拳、月山八极拳、济源神拳、张松溪内家拳、少林寺通背拳(也称长护心意拳)、弓力拳、苌氏武技、心意六合拳、阴阳八盘(卦)掌等,还有目前流行在怀庆府的大洪拳、炮捶、黑虎拳等。这些,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怀川大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而猿仙通背拳之所以产生于怀川北部的净影寺中,也是地域文化的必然产物。

  猿仙通背拳在净影寺创立后,一直在寺中秘传。宋朝的时候,净影寺和尚众多,香火旺盛,为了广结善缘,寺院开始收容贫家子弟学文习武,猿仙通背拳也从这个时候逐步传向民间。

  传说北宋徽宗年间,净影盆地遍栽桃树,有一年夏天,桃子即将成熟时,看桃园的一个叫“哼”的僧人发现桃子每天都会被偷走一些,于是就躲在暗处观察,发现偷桃子的原来是一只小白猿。奇怪的是小白猿偷了桃子并不吃,而是匆匆地带走,于是哼和尚就跟在后边想看个究竟。只见小白猿小心翼翼地捧着桃子来到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原来洞里还有一只生病的老白猿,老白猿是小白猿的母亲,桃子是小白猿偷来孝敬母亲的。哼和尚见此大为感动,于是放任小白猿偷摘桃子。不久老白猿由于桃子的滋养疾病痊愈,开始教习小白猿捕猎、逃生等生存本领。哼和尚就躲在暗处偷习,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武术的踢、打、摔、拿而创立了放长击远、柔体通灵的白猿通背拳,其部分招式的名称,如“白猿偷桃”“白猿守洞”等也都缘此典故。后来,这套拳术在不断地发展改进中又被更名为猿仙通背拳。

  当然,这样的传说只是一个假托,也是为了增加这种拳法的神秘性,而其真正的创拳过程可能是这样:北宋徽宗年间,净影寺的和尚们闲时尝试着习练拳法,由于没有现成的拳谱,他们就仿照满山遍野的猿猴的样子,学其跃岩、攀枝、疏臂等动作演练技巧,渐纳天地之灵气,融汇了猿猴的灵巧身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术形式。

  南宋时期寺院禅师相互调换,该拳传入少林寺,后有“起于净影,精于少林”之说。明代民间武学流传广泛,有官宦子弟敢废、武备二人(此二人名字为假托的化名,是宋太祖的化身)学得此拳并传于张文奎、郭万青,拳谱云“夫官游之家、恣意扬名”治在太平,遍排十杰士周游传教。再后来,张文奎、郭万青又将此拳传于洛阳人董成,使董成成为第三代拳师。董成字子生,号称公德先生,董先生悉心钻研师传拳法,进一步悟得该拳真谛,创决著谱,流传至今。

  清乾隆年间,董成已是近百岁年迈之人。一日在深山之中遭蛇咬伤。倒在路旁,生命垂危。山西省泽洲许圪道村许秀文、许秀武兄弟二人路过此地,将董成救回家中,用祖传中医救活了董成。许氏兄弟原本是山中农民,家中祖传中医,闲暇时常到山中采药,他们营救董成完全是处于行善积德之举。董成伤愈之后,感激许氏兄弟救命之恩,随将猿仙通背拳传于二兄弟。后二人携家小移至现河南省焦作市高爻河村。许秀文传子有清,有清传子万怀,万怀传子桂林、桂芝。桂林传子安吉,安吉传子乐敏,乐敏传其孙伟战。

  猿仙通背拳第六代拳师许万怀的两个儿子弟子许桂林、许桂芝兄弟得到父亲亲传,武功在当时已达到纯青入化之境,但他们不愿参加武考,也不愿出去做官。他的外甥郭再汾也是他的关门弟子,由于家境富裕,对武考颇有兴趣。他先是参加了泽州的地方武考,很容易就中了武举。接着他又和父母、舅舅商量,想到京城参加武考。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舅舅许万怀还派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许桂林、许桂芝兄弟以及郭再汾的堂弟郭敬孝和他一道进京赴考。

  郭再汾以精湛的武功,通过武考,取得了功名,被授予“武德骑尉”。之后,咸丰皇帝听到他的英名,亲赐御匾,上书“雄风柳絮”四字,并赐北京万寿山贤柏树一棵,象征此拳质地内刚而外柔,也象征郭再汾的猿仙通背拳万古长青。

  如今,咸丰皇帝钦赐的贤柏树至今仍傲立在许氏房门外侧,郁郁葱葱,威风尚在,成为武术爱好者景仰和祭拜的好去处。前来观看贤柏树与石楼的武术爱好者络绎不绝,很多人沉浸在这一段传奇故事中。⑨     新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