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因此,年轻组工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笔者认为,勇于创新创造要扎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创新创造的前提。年轻组工干部要对照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联系思想实际,自觉不断地查找思想深处存在的难适应、难突破、自封闭等方面的问题和原因,着力破除思想障碍,切实解决好不敢、不能、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使解放思想真正有破有立。要积极主动创新思维方式,学会立体思维、辩证思维、前瞻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和创新思维。要在立体思维中不断拓展工作层面,在思考问题时,既要作纵向思考,又要作横向联系、纵横结合,使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在辩证思维中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学会“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看问题;要在逆向思维中学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要在前瞻思维中谋划全局,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要在换位思维中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需求,使工作决策、工作推进更符合群众的要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要在创新思维中克服思维定式的局限性,不断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增强工作创新能力。要自觉树立忧患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树立争先意识、求真意识、求精意识,力求工作创新,推陈出新。
(二)一线经验是创新创造的源泉。基层一线是增长知识的课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素材库,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毛主席曾经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每个乡村,每个市镇,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现实情况的了解更直接、更深刻、更透彻。没有广大群众参与,组织工作创新就无从谈起;没有广大群众支持,组织工作让人民满意就无法实现。组织工作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如“四议两公开”“党员承诺评议制度”等,都是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创造。实践证明,我们订计划、作决策、办事情,是闭门造车,还是靠深入群众、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凝聚群众的创新创造力,结果往往截然不同。群众赞同的事情,推行起来就有身后的力量源泉,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依靠群众开展说服工作。年轻组工干部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在一线工作中谋划新思路,探索新规律,破解新难题,创造新经验,在扎根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增长政治智慧和工作本领。
(三)学习积累是创新创造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
如何学?笔者认为,一是要提高学习能力。要努力做到“四学”,即善学、勤学、谦学和精学。善学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真正学进去、理解透、多积累、会运用;勤学就是要挤时间、定任务、设目标,刻苦钻研组工业务知识,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谦学就是既要向书本学,又要虚心向先进学,向基层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更要在失败和教训中学习反思;精学就是要把组织工作业务学精学透、领会实质,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与时俱进、常学常新。二是要知短补短。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容量大小,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又被称之为“短板效应”。年轻组工干部要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优势,更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在知短、补短、防短上三管齐下,努力提高自身短板的高度,不断打牢做好工作的根基。三是要聪明学习,科学积累。创新不是伸手而来,更不会一帆风顺。组织工作重在创新,贵在改革,要把改革、创新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年轻组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努力在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探求新机遇、在趋利避害中创造新机遇。
(作者单位:山阳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