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一位博士,从中央党校走来,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动实践中,把深厚的内功化成实用的一招一式,不急不慢,一一展现。其中,有探索的艰辛,更有收获的欢乐。今天,让我们随着记者的引领,探知一位选调生的成长历程。
本报记者 付凯明
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在别人看来学识高深,他却选择了做最基层的工作。
身为主任科员的他,在别人看来是部门领导,他却把身边的每一位同事都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
他是山阳区引进的第一批博士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兢兢业业、满怀激情地奋斗在工作岗位。他,就是博士选调生,现任山阳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科员,赵威。
赵威,1982年出生,温县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毕业,法学博士。在中央党校读书期间,赵威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就很好地展现出来了。2012年,赵威荣获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优秀研究生称号,其撰写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12年度中央党校优秀博士论文,在全年级的100多位博士中,获此荣誉的只有5位。
动真情,京华学成回家乡
其实,如此优秀的高学历人才,想在一二线城市找份好工作不是问题,赵威为何选择返回家乡,投身到基层工作呢?
赵威的回答很干脆:投身家乡的基层工作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慎重选择的结果。他告诉记者:“书读多了也是一件苦闷的事情。自己弄不明白为何理论总是那么完美,现实却总存在缺憾;弄不明白基层是如何一步步贯彻落实国家的战略、方针、政策的;弄不明白基层的干部和群众都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导师常对我讲,做学问要有‘问题意识’,而问题正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方法,方法又生行动,如此循环以至无穷无尽。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博士生要到基层接地气,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2010年7月,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央党校出席完会议后,专门嘱咐工作人员组织了一次中央党校博士生座谈会。会上,李源潮勉励大家要将就业的目光向下移,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磨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现场得到了在座博士生的积极回应。自那时起,赵威就更加坚定了到基层工作的信念。
“焦作这片沃土养育了我,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有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父母也日渐年迈,他们操劳了大半辈子,生怕‘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一定要回到家乡孝敬父母,建设焦作。”赵威满含深情地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是著名作家柳青的名言。在赵威毕业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随后他又考上了重庆市的选调生,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报考河南省的选调生,选择回到自己家乡。赵威说:“既然选定了方向,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都无怨无悔。”
挑重担,开拓创新显特长
去年8月,刚参加工作的赵威得知区委区政府决定创办“山阳政务手机报”,便毛遂自荐参加了这项工作。“山阳政务手机报”和“山阳政务快报”是中共山阳区委、山阳区人民政府利用手机网络平台推动政务公开、提升行政效能、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政务手机报”每周一期,星期一上午发送。“政务快报”主要是专刊性质,凡是需要区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的重要事项、重大工作部署,都会以“政务快报”的形式不定期发送。发送范围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区五大班子及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内容设置有时政要闻、工作通报、工作动态、基层传真、政策法规、热点聚焦、理论观点、他山之石等栏目,几乎涵盖了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每周工作的重点和亮点,以及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截至目前,赵威共编发27期“山阳政务手机报”,10余期“山阳政务快报”,发送手机彩信近6万条。
在旁人看来,编排手机报不是一件什么难事,搜集一些信息,编排发送就可以了。殊不知,小小的手机报却让赵威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汗水。
虽然手机报已经非常普及,但对于政府机关仍是一件较为新鲜的事物,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经过摸索,赵威定下了手机报的基本样式,又迅速制定了手机报信息报送、审核、编发等相关制度,规范了“山阳政务手机报”和“山阳政务快报”的编发工作。最终,通过赵威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并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期“山阳政务手机报”于2012年11月27日成功编发,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赵威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感觉很快被巨大的工作量所淹没。
“山阳政务手机报”和“山阳政务快报”内容的综合性、原创性、严肃性决定了工作量相当繁重,工作压力很大。
“山阳政务手机报”和“山阳政务快报”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赵威不仅要关注区政府和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动态,还要上网搜集国家新近发布的政策法规、社会关注的热点等;内容的原创性,决定了该手机报的工作不能像其它手机报一样通过复制粘贴各种新闻来完成,而必须从各部门逐一搜集过来后,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处理;内容的严肃性,决定了必须要对所发送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就需要反复地核实,甚至亲自到现场去核查。同时,手机报的语言一定要简练,不能出现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每次一遍一遍的校对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极大的精力。由于“政务手机报”是每周一上午通过手机平台发送,内容又是反映上周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重点和亮点,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赵威需要把相当多的工作放在双休日完成。接手该工作以来,他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在起草、修改、审定、编发手机报中度过。
为了编好手机报,加班加点对赵威来说是家常便饭,饿了吃碗方便面,渴了喝口白开水,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凑合一夜。为了编好手机报,他常常冒严寒顶烈日,背着相机,拿着笔记本穿梭于各个会议现场、区直部门、街道办事处、施工现场和百姓家中。
用真心,天地之间皆课堂
通过近一年的工作,赵威给自己总结出了心得体会,即怀着“三心”去工作。一是常怀感恩之心。赵威说,唯有感恩,才能实实在在听组织的话,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唯有感恩,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公仆身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常怀敬畏之心。赵威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一个大课堂,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力量之源、智慧之
根。唯有对基层工作怀一颗敬畏之心,才能迅速完成从博士到公务员的角色转换,真正伏下身子,投身基层,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回报家乡。三是常怀进取之心。赵威说,实践永无止境,知识的更新也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源源不断地呈现出来,切不可认为自己学到了一些工作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更应该不断地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领导学习、向身边一切有经验的同事学习,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思考,努力做到既弥补自身素质的短板,又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记者与赵威接触的采访过程中,深深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今年5月17日,赵威在温县老家的妻子进入了预产期,前两天,父母曾多次打电话催促赵威回家照顾妻子。赵威说“等两天吧,现在实在太忙,走不开。”当日11时许,赵威的妻子提前分娩。得知喜讯后,初为人父的赵威并没有着急往家赶,而是将手头的工作处理完后才回温县老家。当晚,他踏进家门时,已是深夜了。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三天后他便赶回单位。当赵威推开办公室门的时候,同事们诧异地问:“怎么才在家里待两天就跑回来了。”赵威的回答很朴实:“明天是周一,该发手机报了,我不放心,回来看看心里踏实。”
谈到自己的妻子,赵威觉得有些愧疚。在妻子十月怀胎的日子里,他只陪妻子去医院做过两次产检,更别说陪着妻子去商场和公园逛一逛了。
刚开始做手机报的时候,为了熟悉情况,他将城区段内8.48公里的南水北调工程段,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他不太熟悉焦作循环产业聚集区的情况,就自己制作了一个平面示意图,一家家企业挨着跑。为了编好手机报上的图片,不会图片处理技术的他就上网学习,一学就是一整宿……
发生在赵威身上的感人事情还有很多,可他总是淡淡地说:“这都是我的分内工作,不算什么,相信换了别人也一样能够干好。”
这就是赵威,一个中央党校毕业的博士生,怀着对家乡的亲情,选择投身基层,无怨无悔、踏踏实实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