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许来伟 申鹏君
习惯是一种行为倾向,对人的影响很大。好的习惯能促使人实现自我管理,达到“知而必行,行而必恒,恒而必达”的境界。党员干部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行动力、持久力和执行力。
2011年以来,在中站区,一场持续开展的以“清楚应该干什么、思考能够干什么、看看工作干成什么”(简称“三个干什么”)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讨论活动,犹如春风细雨,涤荡了个别党员干部浮躁的灵魂;亦如强心良药,医治了党员干部中萎靡不振、消极被动的顽疾,主动谋事、积极作为、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在这里愈发浓厚。
善谋事 扑身干 促工作
今年6月5日一上班,中站区许衡街道党工委书记原红波就与市西部工业集聚区管委会、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人以及辖区东冯封村两委干部,集中到村西的经四路建设工地现场办公。
看到领导们和工程负责人都来现场办公,给村里的拆迁出主意、想办法,东冯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冯大宾激动地说:“经四路建设涉及俺村96个院落、130多户的拆迁以及12个村民小组的征地,有集聚区、街道办事处和施工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俺村也不甘落后。”
“不甘落后”,这是冯大宾的肺腑之言。激发他和村两委干部不甘落后的,是4月20日到21日许衡街道按照今年“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的部署,组织办事处各科室、各村对年初谋划的工作亮点进行的观摩点评。同样地处西部产业集聚区的主战场,西冯封村利用集体资金将村里土地全部收储,不仅有效遏制了抢栽抢种,而且为项目入驻提供了便利。新庄村提前与街道办事处、集聚区管委会结合,一年前就谋划整体搬迁,保证了高钛渣和麦克瑞新型建材项目近期顺利落地。这次观摩点评对东冯封村两委干部触动很深。“区里从上到下都在想办法推进工作,街道办事处每季度要进行一次观摩点评,工作没起色面子挂不住。”冯大宾说。
“‘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像经四路建设这样的现场办公,像许衡街道这样以观摩点评的方式进行交流、推进工作,党员干部创新思路、谋划工作、创先争优,在中站区已不是个别现象。”陪同采访的中站区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在市人民路征迁攻坚战中,中站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坚守一线协调解决问题,相关街道办事处和区直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讲政策,做工作。区爱卫办的李红霞不仅较快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主动帮助别的同志。区住建局的韩斌岳父去世,仍坚守一线积极工作。区信访局的郭占全、区政府办的张保银把征迁群众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感动了群众,推进了征迁。
许衡街道干部李士甫协调西部工业集聚区在该街道辖区的征迁工作,去年6月份以来,他坚持每天深入新庄村走访,与村民拉家常,同村干部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征或租收储土地,为集聚区建设铺平了道路。由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今年他被区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树为“三个干什么”先进典型。“是‘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促使我审视自己,思考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近两年通过向身边人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我的思想境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他说。
“三个干什么”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中站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站区为什么要连续三年开展“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
找抓手 转作风 抓落实
2011年年初,中站区全面总结了“十一五”的成绩和得失,并以冷静和危机的眼光审视着“十二五”。如何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当省委、省政府发出“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力号召后,该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清晰了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针对该区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上的问题,尤其是在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上四种发人深省的表现,即玩心大、责任心小,对组织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在工作推进上找客观理由多、找自身原因少,在工作追求上向低标准比、在利益名誉上向高标准攀,区委、区政府决定开展“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
“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即“清楚应该干什么”,就是解决明责尽责、增强责任心、增强担当意识的问题,做到明责尽责牢记心;“思考能够干什么”,就是解决如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问题,做到提高能力常学习;“看看工作干成什么”,就是解决工作标准、工作效率的问题,做到一流标准抓落实。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抓发展首先要抓作风,抓作风就是抓发展。市委书记孙立坤也强调,作风是一切工作的灵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锻炼过硬队伍的先决条件。加快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中站,必须有一支思想正、善创新、作风硬的干部队伍作保证。”中站区委书记郑连武说,“开展‘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的需要,也是每个党员干部养成良好工作习惯、生活习惯,使自己终身受益的需要。持续和深化‘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担当意识、标准意识、克难攻坚意识和创新意识。”
如何开展好“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学习习惯,作好工作计划,记好工作日志,努力做到工作任务责任化、工作安排秩序化、工作标准亮点化、工作推进时效化、工作落实足迹化。落实逐级点评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就‘坐不住’的危机感、‘对不起’的羞愧感、‘受不了’的紧迫感。”中站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付举说。
抓作风,不是一阵风,要坚持不懈,经常抓、抓经常。为把“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去年该区确立了“讲亮点、记缺点、看进度”的主题,今年以“谋亮点、干亮点、评亮点”为主题,通过抓亮点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提升工作水平。
在许衡街道办事处2013年度亮点工作一览表上,记者注意到,组织建设、党务村务公开、信访、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12项工作中,计划生育要争创国家级计生协会先进单位,要保持或争创6个省级先进单位、8个市级先进单位。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承办科室、负责人、完成时限以及采取的具体工作措施。
动真劲 看实绩 争先进
作风实则风气正,风气正则事业兴。持续开展的“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使得中站区各级干部改变了忙于工作、应酬,不重视学习、无暇学习的现象,能够结合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理论、业务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够主动思考工作,想方设法干好工作,全区上下呈现出了用心谋事、团结干事、创先争优的喜人局面。
过去的两年,最令人感动的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深化“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真抓实干,发扬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多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集聚区管委会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投融资机制、整村搬迁运作机制、社会管理机制、整村搬迁安置打捆办法,积极引进中国建筑投资公司进行项目资金合作,有效推进了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安置小区建设,加快了项目入驻。2011年,西部工业集聚区在全市集聚区评比中,由倒数跃升为全市第一,去年,又多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43亿元,使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朱村办事处以服务企业入驻为己任,为了投资1.2亿元的方华陶立项目立项,历时3个月,往返郑州10余次,终于拿到了省发改委的批文。
区金融办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展银企对接洽谈30余次,协助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24.2亿元,协助淼雨、鑫诚、东方海纳3家企业进入省定上市预备队企业,全市上市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该区召开。
“不满足于完成任务”“不以区小不争先”,这是记者在中站区采访时,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两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勇争一流的工作作风,以“全市有位次、全省有影响”来定位工作、谋划工作、推进工作,创造了一大批工作亮点。
去年6月27日,中站区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开始发放,7月份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95.8%,圆满完成了市定任务。可是人社局不满足于完成任务,勇于自我加压,以未参保人员为重点,用一个月时间,逐户逐人调研宣传,参保率一举跃升至99.1%。
区城管局和环卫处不断健全城市管理体制,认真开展精品路创建等工作,在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评比中连续24个季度位居五城区之首,在全市历次精品路检查暗访和考核中始终保持五城区第一名。
区人口计生委围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扎实推进优生优育服务,在全省人口目标监测中,排名五城区第一名,全省县区第二十八名。
区科技局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多氟多六氟磷酸锂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中站区第六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据统计,2011年,中站区共有26项单项工作被省、厅局级以上单位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2012年,中站区各级各部门共获得市级以上集体荣誉110项。
累累硕果,凝聚的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心血,展现的是全区党员干部尽职尽责、勇于担当,以一流标准抓落实的精神。
来自中站区的信息显示,继去年该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之后,今年1~5月份,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居全市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亿元,增长26.6%,居全市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12.7%,居全市第四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