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实习生 姚兆晗
“近年来,质监部门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中,实施‘三个立足’工作法,从机制、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对食品安全进行全方位监管,拧紧食品质量安全阀。”日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小平说,市质监局首先立足健全工作机制保障食品安全。市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全市行政区划分为8个监管责任区,各县市区局局长为各监管责任区质量安全总责任人,各监管责任区内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均明确有具体监管人员。另外,市质监局出台了《焦作质监系统食品监管十项工作制度》,包括工作报告制度、检查考核制度、督查暗访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涵盖了整个食品监管工作,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了制度保障。同时,市质监局成立8个督导组,定期对各县区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督导。
李小平说,市质监局其次立足增强责任意识保障食品安全。大力实施食品安全“三讲、两落实、一提高”工程,引导食品企业开展“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律”活动,推动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基层监管部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该工程实施以来,基层监管部门工作责任心上去了、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提高了,许多监管人员寓服务于监管中,积极帮助辖区食品企业改进管理制度、完善生产条件、提高人员素质;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增强了,生产条件、环境条件改善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了,很多企业还主动邀请监管人员给企业从业人员讲课,希望提高其诚信意识、法律意识以及管理水平。
李小平说,市质监局第三是立足加强风险防控保障食品安全。自2012年起,该局就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1114工程”,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按照“解剖麻雀”原理,在每个基层县市区的每一类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选择一家食品企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管工作人员组成研究小组,对该企业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和行业潜规则,制定出本类食品企业的检查作业指导书,作为同类食品企业的检查规范,指导对关键控制环节的管理和重点对象的监管,预防和控制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对重大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增强食品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和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目前已在油茶、速冻食品、肉制品、方便食品、饮料、乳制品等8类食品行业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