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企业——
它的建立从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始,产品全是自主研发,定位是给高端企业、大企业配套,全部替代进口、附加值高;现在主导产品有两个商标,一个在国内注册,一个在德国注册。
它只有3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多于一线工人,每年科技投入、研发经费数百万元;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均年创产值高于传统产业10倍以上。
它的经营理念是专注于做一件事,在一个小行业里做到顶峰;它的发展理念是不求500强,但求500年。
它就是位于焦作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天益科技有限公司。
正是基于这样的梦想,当许多企业都在策划大项目、大配套、大规模终端产品时,该公司从2008年开始专注于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发,产品用于航天航空、高速列车,欧美等国禁止出口中国。该公司投入巨资,建立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备先进的实验装备和测试仪器,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苏州大学、中国火箭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富士康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目前已获得受理的国家发明专利5项。
“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一旦成功就会拥有自主产权,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没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寿命不会太长。小企业要‘嫌贫爱富’,敢于给大企业、高端企业配套服务。”“研发方向是关键,要研发市场上没有的,或是高端企业、大企业的原料,或是这些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耗材。高端企业、大企业的用量或许少,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收益丰厚……”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公司董事长冯星起的话发人深思。
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系列产品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和高铁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该公司赢得了可观的利润。2011年,该公司开始为前景更为广阔的电子行业配套产品进行研发,目前其树脂下游产品——电路板治具合成石研发成功。该产品是电路板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耗材,世界上只有德国、奥地利、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能生产,进口要每公斤300多元。
天益人永远不会忘记,当他们拿着产品到世界电子行业生产巨头——美国伟创力在中国的总部进行生产试验的情景。当时,该公司的合成石产品与德国、日本、奥地利的同类产品一起进入生产线,经过现场比对,其许多指标高于国外产品,且价格低、品种全,当场被伟创力相中,替代进口。目前,该公司的合成石产品已经给日本的阿尔卑斯公司以及国内的华伟、华硕、富士康、青岛软空、许继集团等多家电子生产企业配套。
好设备才能生产出好产品。该公司果断淘汰了当时生产合成石的设备,勒紧裤腰带投入800多万元引进最先进的高端生产设备,今年4月8日开始批量生产。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出现了销量月月递增的局面。
好产品要有好的研发团队。记者在参观该公司的化学试验室、力学试验室、电工实验室、摩察实验室、热传导实验室、冲击硬度实验室、工艺实验室等一个个实验室时看到,这里的工作人员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冯星起说,该公司有30多人,研发人员超过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