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面对跨国公司在华的行贿行为,中国没有再保持沉默,而是主动拿起了大棒来捍卫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日前,中国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湖南长沙、上海和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对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GSK中国”)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现已查明,近年来该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现有证据充分证明,GSK中国部分高管和相关旅行社的部分高层人员,已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
GSK中国案发后,因其外资身份受到舆论的高度关注。据了解,GSK中国进入警方视线,缘于上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被调查。这家旅行社基本上不组织游客旅游,仅靠承接GSK中国等外资药企的会议组织,一年的业务量就超过1亿元,这种异常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这家总部设在英国布兰特福德的跨国药企巨头,其在华行贿被调查的事件,也引起了英国的关注,英国媒体7月11日普遍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英国外交部一位女发言人表示,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方面进行的有关调查,并且已经向涉案英国国民提供了领事协助。外交部与GSK公司保持着接触,并且希望能够从中国方面得到更多信息。值得一提的是,GSK在美国的经营规模也很大。根据美国有关打击行贿犯罪的法律规定,一旦犯罪事实被证实,公司可能会再度受到严惩。
随着GSK中国的案发,除了让这一全球制药巨头的“光环”黯然失色外,也为跨国公司在华的商业贿赂行为敲响了警钟,而中国民众也因此得以窥见药价虚高黑幕的冰山一角。在华外资药企通过大肆行贿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取得强势市场地位,维系其高价战略,继而可能封杀国内中小药企的生存空间,压制后者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更严重的是,巨额贿赂费用最终都体现在高于成本数倍、数十倍的药价之中,转嫁到广大患者身上。而人们心里明了,有此类行为的药企不只GSK中国一家。2012年,礼来、辉瑞均被曝行贿丑闻。
而有一个问题是不得不深思的,这些在本土可能是循规蹈矩的跨国公司,为何到了国外却变得“入乡随俗”起来?格外令人尴尬的是,很多在华跨国公司的贿赂行为被曝光,往往还是本土监管部门 “多管闲事”的结果。很多此类案件陷入了令人费解的怪圈——美国司法部门发布关于案件的公告,提交证据进行调查,然后对当事企业实施法律惩处,而行贿行为发生地——中国却风平浪静。比如此前辉瑞在美国被当局指控涉嫌违反“反海外腐败法”,并因此领到巨额罚单,而中国的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并没有相应的行动。
这是一个让人尴尬的 “南橘北枳”的中国故事。中国此前对此类事件表示沉默的原因,除了中国式“宽容”频频“宠坏”跨国公司之外,《反商业贿赂法》等法制的缺失也让中国在面对“洋贿赂”的时候处于被动。与其为吸引跨国公司进入而继续“宽容”,还不如用严格的法治向全世界经营者表明,中国正在为公正和透明的投资环境努力。
简言之,这次公安部查处GSK中国,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