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的命脉。从一定程度上说,交通顺,则城市兴。我市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容秩序紊乱、市政公用设施不规范等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矛盾日益突显,解决城区交通拥堵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那么,城管部门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又有何良药,应该从何处下手,才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为市民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呢?
“不论是市容秩序,还是违章户外广告、不合理市政设施,都会给城市造成不同程度的拥堵。”市城管局副调研员王世峰告诉记者。老城区路网结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密度大、商业网点多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问题。与此同时,老城区内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沿街违章搭建等行为又占用了大量道路交通资源,造成了行人绕行慢车道、慢车道车流混入快车道的现象屡见不鲜,增加了交通疏通压力。
违章户外广告隐患多。随着城市的发展,户外广告的快速发展也引发诸多问题,城市公共空间被不断蚕食。有的户外广告设置过密、面积过大,甚至占据盲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景观和整体风貌,有的还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危及道路交通和行人的安全。
规划不合理的市政、公用设施也对城市道路拥堵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记者在民主路南段一家银行门前看到,银行私自设置的10多根梅花桩,将一部分人行道圈进自家领地,形成了一个小型停车场。“除了梅花桩外,设置不合理的弱电箱、果皮箱、公共厕所、废弃电线杆,都对行人通行产生了不良影响。”王世峰说。此类设施不仅严重影响了通行人员的有效分流,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如何破解难题,从源头根治?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堵疏结合,合理规划布局。在严禁商贩占道经营、流动经营和取缔马路市场的同时,也要确保商贩、瓜农、菜农有场可进。在市区的便利位置,多建立专业市场,为商贩退路进场提供便利。
加强巡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已经存在的市政设施设置不合理,乱建梅花桩、石墩影响市民通行等问题及时处理,还道于民。针对全年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建立城市管理应急预案,确保丰收季节的农民有合理的买卖场所,不占道、不抢道。科学设置便民市场,把马路商贩引入固定的市场经营,同一时间、地点,规范管理,解决小商小贩围堵城市道路的情况出现。同时,利用数字化城管监控系统,建立网格化巡查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近日,记者在鑫安集团家属院门前空地看到,几辆瓜车停放在空地上,来自武陟县的一名瓜农正在张罗生意,这里就是我市诸多西瓜临时销售点之一。“夏日大批瓜农进城,也对交通有序通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只要能够为他们提供合理的销售点,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一名城管局工作人员说,为解决外地瓜农市区卖瓜难题,今年市城管局在市区特设了79个应季瓜果临时销售点。在我市主要入市口增设了7个瓜农服务点,向每位进城的瓜农发放“致瓜农的一封信”以及一张“焦作市区卖瓜图”,为瓜农有序经营提供了保障。
这只是我市城管部门为缓解交通压力所采取的一项举措。据了解,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从根本上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我市近期开展了解放路、人民路、塔南路、民主路4条道路交通拥堵整治工作。根据分工,由市城管局负责牵头4条道路交通拥堵的整治工作,具体协调、指导各城区城管部门的市容秩序等整治工作。城管部门的整治任务主要包括整治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乱摆乱放、户外广告及市政设施巡查监督和车辆抛撒污染道路查处等工作。解放区、山阳区政府负责辖区内道路上影响市容的各类大棚拆除;取缔违章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马路市场、夜市摊群(点)、店庆促销活动;整治道路两侧不符合标准的门店招牌,清理乱搭乱挂、乱贴乱画、乱堆乱画等违章行为;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
整治过程中,道路及两侧目光所及之处有违章或不符合标准的户外广告,由市城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拆除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道路及两侧搭建有碍市容环境的各种雨棚、遮阳篷(伞)的,由城区城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并可处以相应经济罚款。快、慢车道和人行道上存在违章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的,由城管部门进行罚款。整治结束后,要求达到道路及两侧无搭建大棚、无商家店铺违章占道经营和占道摆放物品,一律做到全天候齐门经营、入室摆放,取缔流动经营和马路市场;严禁举办各种商业性店庆促销和咨询活动;无违章户外广告,门店招牌规范整齐符合标准;无乱搭乱挂、乱贴乱画、乱堆乱放,地面无杂物、垃圾和渣土抛撒污染路面现象;各类早点摊、报刊亭、冷饮点等,必须按照规定定点、定时、定面积、定范围经营;道路及两侧行道树无树根裸露、无过大树枝遮挡,妨碍车辆通行;线杆、变电箱及各类电力和通信设施不侵占城市道路,规划、造型、设计合理,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影响市容观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