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抓好“十大建设”,是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吹响的奋进号角。在“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的时代背景下,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积极作为,谱写了一曲曲昂扬向上的激荡旋律。本报“十大建设”专题报道组奔赴一线,精心采写了一组组报道,今起推出,以期激励全市人民奋发有为、大有作为,敬请关注。
本报“十大建设”专题报道组
8月12日13时,在武陟县小董乡南小庄村沁河北岸穿沁倒虹吸施工现场,国内最大的回拖力千吨级水平定向钻机傲然挺立,20多名身穿橘黄色施工服的技术人员正紧张地做着开钻前的准备工作。14时整,随着“开钻”一声令下,电线杆粗的钻杆在钻机的强力推动下,缓缓钻进地下。
“半城碧水映山色,百里莺啼闻花香”,这一承载几代怀川儿女梦想的美好愿景,随着穿沁倒虹吸工程的正式开钻,将在今年引来黄河水后逐步变成现实。
被焦作人比喻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引黄入焦工程,自武陟驾部黄河控导工程首闸引水,沿9.8公里长的沁南干渠,蜿蜒北行至沁北干渠南端,从地下33米深,穿越1920米长的沁河倒虹吸,再穿过蒋沟河、郑焦高速公路、晋新高速公路一路北上,末端在焦作新区李万街道永治屯村西侧入大沙河。一渠酣畅的清流直送城市水系,向正在修建的灵泉湖、翠云湖和新河供水。该工程是从黄河到海河跨流域引水,其投资之巨、难度之大,为焦作治水史之最。
市委书记孙立坤说:“引黄入焦工程是全市‘十大建设’项目中水系建设的一项景观工程、补源工程、稳粮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要高度重视,加快运作,确保工程早开工、早建成、早投用。”
穿沁倒虹吸是引黄入焦干渠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沁北12.92公里干渠的瓶颈工程,其穿沁深度和长度是同管径管线最长、埋深最大的国内纪录。
穿沁倒虹吸,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该工程将从沁河北岸河底33米深处向南开凿一条近2000米长的导向孔,将南岸2根直径1米的钢管拖至北岸,引来的黄河水经加压后达到每秒8立方米的流量进入市区。Ⅰ标段穿沁倒虹吸施工负责人孙建国说:“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这项艰巨任务,从北京调来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产1000吨水平定向钻机,并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安装、调试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为开钻作好了充分准备。”
武陟、新区沿渠各地人民为确保该工程顺利开工,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作出了巨大牺牲。引黄入焦沁北干渠南端要从武陟县西陶镇陶村自南向北穿过,涉及3个村民小组33亩麦田。今年4月初,陶村人不讲条件,在一天时间里清除了地面附着物,施工队按时进场施工。
沁北干渠要从新区穿过,涉及2个街道4个村,占地165亩。麦收刚过,新区干部群众就迁坟、整地,只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征地、地面附着物迁移工作。
为早日实现一渠清水润山阳的美好愿景,引黄入焦各标段施工方在全市打响引黄入焦工程战役后,克服种种困难,加班加点施工。Ⅰ标段负责沁北引水干渠衬砌任务的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在大汛到来前高标准、高质量完工,一直加班加点,三夏大忙都没人回过家。进入7月,连续多天摄氏35度以上的高温炙烤着人们,干渠上的施工人员仍然坚持每天从早晨一直干到太阳西下。8月1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长700米、上口宽12米、下口宽3米的引水干渠巍然横卧在沁河南岸。
引黄入焦工程投用后,年可引水33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