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缺失、生命的不可捉摸、人生中的各种变动,使人们希望通过算命等方式寻求未知,借由灵符来改变命运。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方式,使人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总是希望少付出一些,多得到一些。只有摒弃畸形的“利益观”,“风水热”才会逐渐降温,“风水大师”们才会失去市场。
在我国,“风水”几乎无处不在:房间内床铺朝向是否有利健康,名字是否大吉大利,手机号有无幸运数字……少数官员更是利用公帑看“风水”、结交所谓的“风水大师”,近日还频频曝出有政府机关大楼流行风水布局,石狮成群、奇石成林、怪球扎堆。
关于“风水”,最早见于晋人郭璞记载:“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术起初即是选墓术,选择合适的埋葬环境,以期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体现了对于环境的适应。
人与环境朝夕相伴,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感应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追求“天人合一”,古人说的“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参人和”可谓是其最好的诠释。最初的风水术追求的正是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迷信成分浓重的“风水”,依然在科学昌明的时代招摇过市,却让人感到遗憾甚至可悲。
常可见诸报端的是,一些消费者怀着美好期许,甘愿把大把钱财投给“天价”风水班以及所谓的“风水大师”。一些人和组织便打着“风水占卜”的旗号,将“风水”和“迷信”混为一谈,利用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精神弱点,大肆行骗和敛财。当老百姓得知受骗上当要求退款时,就宣称“退款行为将产生负面影响”等,让老百姓吃哑巴亏。
而一些政府官员、商人老板、演艺明星笃信风水,则是更多出于对名与利的患得患失,对权与利的畸形追求,寄望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为自己保驾护航,从而沉溺于获得“风水”护佑的幻想当中。某种程度上说,这里的“风水术”就是一帖致幻剂,服上一帖,带来精神上的快感。
信仰的缺失、生命的不可捉摸、人生中的各种变动,使人们希望通过算命等方式寻求未知,借由灵符来改变命运。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方式,使人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总是希望少付出一些,多得到一些。只有摒弃畸形的“利益观”,“风水热”才会逐渐降温,“风水大师”们才会失去市场。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