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凯明
云南昆明的一所小学,在新生开学的时候,把新生家长进行了分类组合。比如1班,这里的孩子家长都是高学历的,中等学历的家长,您的孩子只能去2班。而除了学历,家长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孩子的分班。(据中广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唐代韩愈有名的《师说》,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但是,云南昆明的这所小学却背道而驰,无视教育的公平,把学生按三六九等来进行分班。据悉,《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明文规定,学校应当均衡编班和配备教师,并将相关情况向学生家长公布,不得将测试成绩、竞赛成绩、奖励、资质证书、捐助等作为入学条件和编班依据。学校按照学生入学测试成绩分班,实际上是变相办重点班,与相关规定背道而驰。
按照昆明市这所小学的做法,不难想象,父母背景好的学生能配备师资水平更高、教龄更长的教师,而父母背景一般的学生只能配备经验一般、甚至是实习、兼职代课的教师。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感觉到了,“拼爹”的时代从最初的就业、晋升,到现在连念书、分班也开始比拼,全然不顾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和教育的公平。
教育的目的,从来就不是把学生按照父母的身份地位分为三六九等,然后给予“好学生”更好的照顾,对“差学生”另眼相看。让那些本来就因为父母学历比较低,家庭条件比较差而在各方面处于落后地位的学生得到更好的照顾,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追上其他“好学生”,才更加符合教育的宗旨和意义。而这种“拼爹式分班”,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好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配备好的老师,剩下的教育资源才轮到“差生班级”,这无疑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严重伤害。
“拼爹式分班”的更大危害,在于从小就向孩子们灌输了一种“拼爹意识”。父母学历高,职业好,社会地位优越的,不用学生自己努力,就能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照顾,而身为普通人家的孩子,不管多么努力,却因为父母和家庭的原因只能做“二等公民”,试问,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种多么大的伤害?
笔者认为,电脑随机分班,按男女生比例分班,是比较公平的分班方式。学校也可以根据班级男女生性别比例、理解能力不同等因素,借助抽签、摇号等工具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班,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希望类似情况莫再发生,不要让不平等的“拼爹式分班”坑了孩子,毁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