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转型发展看引沁
孟州西部经济的“生命线”
用坚守铸就梦想
幸福写在脸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州西部经济的“生命线”
———市引沁局支撑、服务孟州经济发展探访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一渠酣畅的清流,自沁河入豫出山口引水,穿越太行和王屋山脉,劈山越涧,一路欢歌南下,直送到孟州西部岭区,滋润着这方水土、这方人。视水如命的岭区群众形象地把引沁渠称之为“生命线”。

  七夕节午饭过后,记者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乘车沿引沁干渠南下,一进孟州岭区,一幅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的景象映入眼帘,万亩连片的苹果挂满枝头,丰收在望的庄稼长势喜人,水库、水池蓄满了水,养殖场、养鱼池,猪欢鱼跃,记者置身其间,如痴如醉。

  引沁灌区龙台管理处就坐落在这秀美景色之中,负责着为孟州岭区和孟州西部产业集聚区供水的重任。记者从龙台管理处汤景杰处长的介绍中得知,该处位于引沁灌区下游,辖济源、吉利3个乡镇,孟州市槐树、西虢、赵和、谷旦、会昌等乡镇办事处,仅孟州规划灌溉面积就达16万亩,同时兼顾为孟州西部工业集聚区10多家企业供水,形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多元化供水格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这条被岭区人民誉为“生命线”的引沁干渠,去年送水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以一个流量的水量为孟州西部供水,在该市西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支撑、服务孟州西部经济发展,满足工业、农业、生态用水之需,市引沁局加大对孟州用水的倾斜力度,借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东风,对孟州西部区域内的十一干、十二干、十三干、十五干等渠道进行改造、延伸,6条干渠中有1条尚差几公里外,全部改造、延伸至各条渠道末端,总投资达2700万元。持续的干渠节水改造,恢复、新增灌溉面积5万多亩。

  高标准改造的条条干渠,像一条条血管,把生命之水送到了孟州,覆盖了孟州整个西部,一些几十年用不上水的村落,也用上了清澈的沁河水。赵和镇的白墙村、谷旦镇的北那村、会昌办事处的廉桥村,几十年没有用上沁河水,如今用上了。这些村的干部群众高兴地说:“吃水不忘打井人,俺能用上甘甜的沁河水,多亏了引沁灌区啊!”

  水到孟州,西部岭区的农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有了保障。赵和镇水资源严重匮乏,过去80%的岭地是“靠天收”,因无水源保障,一到干旱年份,几乎颗粒无收,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引水“生命线”通到了该镇,“望天收”变成了“保丰田”,夏秋两季都能浇灌两到三遍水,满了粮仓,鼓了腰包,省了投入。该镇党委委员刘明说:“2010年秋末到来年春天,全镇160天无有效降雨,这在过去难有一点收成。引沁局给俺镇送来了水,群众浇上了种麦水、冬灌水、返青水、夏种水,50年一遇的大旱年,夏粮、秋粮全丰产,夏粮平均亩产530公斤,秋粮平均亩产560公斤。”

  十二干渠用水协会会长汤兴武承包了18亩岭地种庄稼,没用上沁河水时,连续3年绝收。干渠修到了家门口,年年都是好收成。他说:“这两年,引沁局把沁河水引到田间地头,俺这18亩地,每年亩均产小麦都在60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600公斤以上。

  水是岭区人民的命脉,为改善岭区人民生存环境,市引沁局加大了生态供水力度。孟州岭区有水库、水池大大小小上百个,每到汛期、丰水期,该局就调水调度,灌库、灌池,既补充了地下水源,又以备抗旱之需,水源有了保障,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6月份,生态供水就没有停止过,灌水达2000万立方米。从今年8月1日起,又开始了为库、池灌水。持续的生态供水,不仅把原有的库、池灌满了水,连几十年没利用的库、池也都灌满了水。东、西赵和村水池连续干枯10多年,遇到干旱年份,村里群众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去年年初以来,市引沁局为这两个村的水池都灌满了水,各蓄水七八万立方米,使地下水位抬高了6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解决了。

  近年来,市引沁局加大了为孟州西部产业集聚区供水力度,每年供水达2000万立方米,为上百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提供了动力之源,支撑、服务孟州西部产业集聚区跨进了全省十大产业集聚区先进行列。年产值15亿元的孟州利税大户华兴公司,每天需要2万立方米水,全是引沁灌区提供的。该公司车间主任马新正说:“对华兴来说,引沁灌区的水如同企业的血液,没有源源不断的‘供血’,公司一天都不能生存。”

  夕阳西下,记者乘车离开了孟州西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沃土。没有引沁渠这条经济“生命线”,就没有这里的今天和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