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流淌着一条河。
河水长长,流淌不尽的悠悠岁月;河岸弯弯,写满我欢乐的童年,淇水河哟——我的母亲河!
从太行山的怀抱间,你姗姗走向中原大地,娇小清丽,流长百里,你是大山和平原俊秀的小女儿啊——淇水河!
阳春三月,你携两岸幽岩曲涧,缀两岸野花烂漫,香满河谷;孟冬雪霁,晓雾将歇,红日初露,银装素裹中,唯见你一派绿水潺潺。麦黄时节,这里是人们的好去处,河谷之中,终日飞扬着人声水声。赤身在河水里钻进钻出的男孩子们,挂着满身的水花,双手拍打着光光的屁股,边跑边喊:“拍,拍,拍马干,干了好把新衣穿……”穿红着绿在岸边洗衣的少女和年轻媳妇们的欢声笑语,与哗哗的水声相应相和,真好像一幅音乐诗画。
秋收的日子,天高气爽,夜幕降临,河岸上灯光闪闪,那是提着灯笼、打着手电筒捉蟹的人们。有时,皓月当空,举目望去,河水如同一带摇曳而来的素绢。凝神之中,又有晚风送来两岸稻菽的气息,越发令人沉醉。
淇河水清,可见水草依依,沙石楚楚;成群的鱼儿倏来忽往,与人相乐。史书记载,淇水原本是黄河的支流,源出山西凌川。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淇河下游的平原巨桥设置粮仓,后来,为进击袁绍,漕运粮秣,便将淇水遏入当时的白沟,大概就是现在的卫河,以增加白沟的水量。今天,站在淇卫交汇处的河岸之上,会看到河床中北边一半是清水,南边一半是浑水,绵延数里而不相合,真可谓河川风景中又一个“淇卫分明”的自然奇观。
淇河水清鱼更美。淇河鲫鱼奇异,与世上的其他鱼类不同,腹部每边的鳍都是成双的,也因此成为世界独有的珍奇鱼种,如今在大学生物系里被专门作为一个种类讲习。淇鲫肉细味美,驰名遐迩,古代曾是朝廷的供品呢!
淇水河,你虽然比不上黄河、长江的万里浩荡,可你的历史也是那样的源远流长。在你的两岸,石器时代以来的文化遗迹,1932年,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郭宝钧、刘耀和吴金鼎首次在淇水中游的大赉店一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仰韶和殷商时期的文物,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
淇河中下游是肥沃的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在这里。商代最后的都城朝歌就坐落在淇水之滨,荒淫无度的纣王曾在淇水两岸建造“酒池”“肉林“,现在沿河的叫“鹿楼”、“鹿场”、“鹿台”的地方,就是当年纣王放养珍禽异兽和收藏宝器的处所。
两千多年前成书的《诗经》,更是记载了许多淇水两岸的故事。在《氓》这一首长诗里,人们难能可贵地看到了一幕上古的爱情悲剧:“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过淇,至于顿丘。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从这诗句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数千年前淇河先民那动人的生活情景。我曾一次次沿着河岸,寻找远去的足迹,寻找远逝的顿丘,一河清流两岸煦风中,耳边总还传响着那千古的诗句,眼前仿佛还徜徉着峨冠博带、舒衣广袖的先人。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曲曲折折的河水,流淌悲凄,流淌欢乐。往昔的褴褛,未能遮蔽你娇美的肌肤容颜。如今,就在大赉古镇这片土地上,正兴起一座新的城市,鳞次栉比的楼群,金碧辉煌的大厦,宽阔坦荡的京广国道,雄伟壮观的淇水大桥;更有全国独一的、沿着淇河连绵十里的中华诗苑……依旧是汤汤流水,可再也不会有“渐车帷裳”的情景了。
“瞻彼淇奥,菉竹猗猗”,站在淇水边,吟诵着那传唱千年的诗句,思想着淇水对两岸子民世世代代的养育,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种爱的涌动,从童年到成年,从偎依到远离,魂牵梦绕的只有你啊!淇水河——我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