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秋季养生注重“和”
突出中医特色 系统治疗脑病
新版《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印发   
多伸懒腰解秋乏
补肾固元按摩三个穴位
云 芝
做优特色品牌 彰显中医优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季养生注重“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孙阎河

  时至秋令,碧空如洗、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与此同时,秋季如何养生也成了人们时常谈论的话题。对此,市中医院相关专家表示,秋季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因此被称为“多事之秋”。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的同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莫悲秋

  古人说,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也多有悲秋的诗词歌赋。市中医院呼吸科名誉主任谢帮军指出,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比较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可见,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

  说到具体的预防悲秋之法,谢帮军表示,对中老年人来说,具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的心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中老年人可以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景色,一切忧郁、惆怅顿然若失,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和中养胃保安康

  由于天气的变化,秋天也是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多发季节。对此,市中医院消化科主任陈百顺提醒,在秋天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一是注重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调摄,和中养胃,做到饮食有节、温软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二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虫滋生地,并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三是天气骤变时要防伤风感冒,对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复发的作用。四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可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调和饮食防腹泻

  小儿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腹壁及肠道缺乏脂肪“保暖层”,因而容易受较凉空气的刺激而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大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此时病毒也容易乘虚而入,造成腹泻。所以,秋天也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

  因此,市中医院小儿科主任王宏霞特别指出,防治小儿秋季腹泻,家庭护理十分重要。一、要调理好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如米汤、糖盐开水,婴儿尽可能母乳喂养,也不要在这个季节轻易断奶;人工喂养的孩子应吃去乳糖的奶粉或稀释的牛奶;已添加辅食的孩子可吃稀粥或面片。由于腹泻容易造成孩子脱水,因此要比平时多喂些水或乳汁给孩子。二、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家长可以用暖水袋热敷孩子腹部,但注意水温适度,防止烫伤,还可以给孩子揉揉肚子,以减轻腹痛;脚部保暖也是预防婴幼儿秋季腹泻的重要措施。同时,家长不要天气稍微一凉就给孩子戴帽子。三、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地喝口服补液盐,如果脱水较重,可到医院进行补液治疗。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