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郑欧国际货运班列
实现常态化运行
落实“三防”应变措施 确保玉米丰产丰收
提升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水平
河南焦作农村:
足不出户享就业服务
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
节约更精彩
图片新闻
市领导检查新体育中心建设情况
导 读
扎实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专家为当前玉米管理支招
落实“三防”应变措施 确保玉米丰产丰收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杨仕智)目前,我市玉米处于灌浆期,正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较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确保玉米丰产丰收?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席新顺建议:防干旱,浇好灌浆水;防病虫,减轻产量损失;防早收,挖掘增产潜力。

  一是要防干旱,浇好灌浆水。进入8月份以来,我市持续高温少雨,造成玉米大面积受旱。目前玉米正处于灌浆期,又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需水量大,此期干旱,不仅影响光合速率,而且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致使灌浆强度下降,籽粒增重减缓,产量形成放慢,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当前要全力抓好抗旱浇水工作,充分挖掘现有水源条件,抓紧对受旱地块进行浇灌,做到应浇尽浇。确保玉米正常灌浆对水分的需要,减轻干旱对产量的影响。

  二是要防病虫,减轻产量损失。旱生虫、涝生病。目前正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旱情的持续发展,将加重四代棉铃虫、三代玉米螟、玉米蚜、甜菜夜蛾等害虫的发生程度,如防控不及时,将对秋粮生产构成直接威胁,对此不能有丝毫大意。因此,要重点监控四代棉铃虫、三代玉米螟、锈病等,并根据发病情况,及时落实防控技术措施,确保不流行、不危害、不成灾。

  三是要防早收,挖掘增产潜力。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延长灌浆时间,是提高玉米粒重,增加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技术环节。适时晚收,既不增加投入,又能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完熟期,此时果穗苞叶变白干枯,果穗中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这是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玉米从苞叶发黄到籽粒乳线消失的10天内,每推迟一天收获,千粒重就能提高2~3克,每亩就能增加5~6公斤产量,10天每亩就能增加50~60公斤。因此,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要加强玉米适时晚收的宣传推广,指导农民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

  此外,对因风灾轻度倒伏的地块,在玉米生育后期,底部叶片老化、枯死,已失去功能作用,要及时打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害侵染;对个别因播种偏晚或贪青晚熟的地块,要采取站秆扒皮晾晒,即在蜡熟中后期扒开玉米苞叶,使籽粒全部露在外面,但注意不要折断穗柄,否则影响产量。这样可以促玉米提早成熟、降低籽粒水分、增加产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