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野 | 婚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古代的“谣言”
古代防控“谣言”
有哪些手段?
我市被确定为
全国创建幸福家庭
活动试点单位
市人口计生委
举办“人民在心中 转型我先行——怀川大讲堂”宣讲活动
图片新闻
孟州:计生百科书传深情
定和街道:亲情管理 真情服务
图片新闻
修武:大手拉小手 幸福齐步走
王召乡:“生日礼包”喜送计生户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古代的“谣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倪方六

  近来,谣言话题很热。各类谣言借助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对社会秩序构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以打击网络谣言为主的网络“严打”行动可谓意义重大。关于“谣言”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名词,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如散布谣言,不要轻信谣言。”对于“造谣”一词,其解释则为:“动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捏造消息,迷惑群众。如造谣生事,造谣中伤。”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古代同样不乏谣言。但与现在利用网络造谣、传谣不同的是,古代谣言相对成熟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最常用的是童谣、谶纬等形式。

  科考举子为中状元解元大造“谣言”

  “众人知不知,今年状元是彭时”

  “三人两小,太阳离岛”

  现代谣言好多都是所谓的“文化人”制造的,在古代也是这样。一些学子出于考取功名、扩大影响等目的,于是有意利用造谣形式进行炒作。

  明代彭时的《彭文宪公笔记》里,记录了不少当时的科举逸闻,其中有一则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事发正统年间,彭时参加会试,就在考试结束后、公布名次之前,传出了一则民谣:“众人知不知,今年状元是彭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发榜后,彭时真是第一名,成了状元。对此,连彭时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所谓的民谣不过是一种谣言。

  彭时真的不知道?他自己可以说不知道,但联系当时科举考场上的腐败现象,彭时应该是造谣者,至少参与了造谣。

  当时主考官常与考生进行权力交换,接受学生的贿赂,一些成绩不太好的考生,最后也能取得很好的名次。为了掩饰这里面的猫腻,他们便会以谶语、童谣等形式,散布谣言,扩大该考生的影响。

  无独有偶,万历年间也曾有一则事关科举成绩的童谣传出,而且惊人相似的是,童谣最后也应验了。这起造谣嫌疑人叫徐海曙,字日升,据《池北偶谈》所记,徐海曙参加万历年间在山东举行的一次乡试,不久济南市面上便传出了这么一则童谣,只有短短的八个字:

  “三人两小,太阳离岛。”

  发榜后,时人才知道,这童谣说的是新晋解元徐海曙。徐海曙字日升,童谣就是将他的姓名拆开来形成的。“三人两小”就是“徐”字;“太阳离”,不就是“日升”吗。现代研究者分析,这则谣言也应该是徐海曙与主考官的交易结果,是有意制造出来的,以乱真相。

  后来的清朝学子也喜欢造谣。清褚人获《坚瓠集》里记述了一名叫翟永龄的考生故事。当时翟海槎欲赴南京赶考。但由于没有盘缠,他买枣数十斛出售,筹集费用。如何将枣儿卖了,又能扩大自己的影响?他便想到造谣。

  翟海槎每次经过街市,便会喊来成群的孩子,给他们每个人分一捧枣儿。但是有条件的,要在沿街唱喊童谣:“不要轻,不要轻,今年解元翟永龄。”

  当时听到这童谣的势利者,还真相信了,急着往翟的居所来拜访未来的解元。为了拉近关系,纷纷买翟的枣儿,翟靠卖枣儿大赚了一把。

  陈胜韩山童揭竿而起广传民谣

  “大楚兴,陈胜王”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纵观历史,古代的“谣言”可以说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不过,有时并无“正面”“负面”之说,民间也常借造谣、传言来表达情绪,释放不满,东汉末年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就是民间造时权臣董卓的谣,咒骂他将不得好死。

  历史上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所谓谣言,如果后来能成功地变成现实也就不再是谣言,而变成了伟大的预言,从史料上看,古代历次农民起义大多都是利用“谣言”先制造舆论。《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先是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布上写下“陈胜王”三字,然后塞进鱼肚里,并有意让士兵买去宰杀。未出意料,看到从鱼腹中剖出的“丹书”,士兵都感到十分惊奇。这还不够,陈胜又安排吴广半夜跑到附近的荒庙里,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叫喊“大楚兴,陈胜王”。结果这些小当兵的,半夜听到这鬼声音,都十分惊恐,第二天便传开了。

  此后,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农民起义军都跟着学起来,只要是农民起义,就会出现“谣言”——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唐末曹州王仙芝起义:“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元末韩山童红巾军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

  杨坚赵匡胤朱元璋欲得天下先造“谣言”

  “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塔儿红,朱衣人做主人翁”

  在古代,最擅长“造谣”的,并不是喝过墨水的学子,应该是“天下第一人”——皇帝,其“造谣”手法相当老到,很轻松便通过“谣言”搞定了个人崇拜,让大家迷信自己。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能顺利代周建隋,便是借谶语这种形式,让大家知道,他当皇帝是天意。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这么一则谣言:“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据《隋书·五行志上》记载,当时杨坚故作不解,让同僚给他分析,同僚称,白杨是指杨坚,金鸡代表皇冠,“白杨树头金鸡鸣”连起来理解就是,皇冠将戴在杨坚的头上;下面一句“只有阿舅无外甥”,是说周家天下的气数尽矣。

  杨坚听罢大喜,遂下定决心代周称帝。可以肯定,这则谣言是杨坚方面散布的,为避嫌,将这童谣出现时间提前到了北周初。公元581年,杨坚终于废黜他的外孙周静帝,自立为帝,改国号“隋”。

  值得一提的是,杨坚从“谣言”里获得了很大成功,得到了天下。在他当了皇帝以后,担心他人再利用“谣言”来推翻隋朝政权,便开始禁谣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一位利用“谣言”的高手,也是靠“造谣”坐上了皇帝宝座的。公元960年,赵匡胤统率大军刚离开不久,便让部下在东京城内散布了一则“谣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等到大军行至陈桥驿,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又在将士中散布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如此这般,赵匡胤手下将士的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喝醉酒的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披上黄袍后,赵匡胤还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朱元璋同样精于利用“造谣”。据《元史·五行志二》记载,在他的起义规模越来越大、胜利在望之时,河北一带突然出现了一则童谣:“塔儿黑,北人做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做主人翁。”

  好在朱元璋最后真的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朱姓明朝。这样,这童谣便不再是谣言了,而成了神奇的预言。

  朱元璋“造谣”并非上述一起,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元大都北京街头出现了一首童谣:“一阵黄风一阵沙,千里万里无人家;回头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马。”

  这里的“三眼和尚”,便是指非同寻常的朱元璋,朱元璋曾当过和尚;蒙古人自称马上民族,这里的“瞎马”自然是代指已快不行了的元朝廷。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