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本报通讯员 贾黎明 郭瑞丽
在孟州市西虢镇的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说起57岁的供气车间副主任陈风信,很多工友都会这样说:“老陈这人有点‘轴’。”
在这里,“轴”这个字是句土话,是说一个人倔强、认死理儿,遇事不懂得变通。可工友们这样评价老陈时,却是满脸的赞服与敬佩。
8月1日3时,雷电交加,暴风骤雨,孟州大面积停电,这对不容许停电的金山公司来说,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当时,正值老陈值班。从下午开始就一直在吹风气岗位上忙碌的他,因为天气炎热流汗,眼镜不小心滑掉摔坏了。这可急坏了近视的老陈:没了眼镜,视线模糊,压根儿无法正常工作。
无奈的老陈赶紧掏出电话和供气车间主任张希涛联系,要到家里取备用眼镜。张希涛知道老陈已忙碌了大半夜,视力还不好,况且老陈家又远在20多公里外的沁阳,于是就劝他先回家休息。可老陈却不肯,硬是不顾天黑夜深和好心劝阻,执意骑着摩托车朝家里赶去。估摸着老陈已到家,张希涛就拨通了他的电话,说风急雨大,就不要再来厂里了,剩下的活交给别人干。老陈似乎一点也不“领情”,戴上眼镜发动摩托就往公司赶。一到公司,老陈就不顾往返的劳累,弯下腰又投入到紧张工作中,直到生产完全恢复正常。
8月27日6时,为降煤耗,金山公司安排3#锅炉停运。因为停炉,蒸汽量较小,为防止意外发生,老陈目不转睛地坚守在岗位上观察调试炉况。有好几次,工友们都提出来和老陈换换岗,让他下去休息一会儿,但都被老陈给婉言拒绝。直到次日6时30分,二氧化碳调整到了正常值,他才算松了一口气。从岗位上下来时,老陈已连续工作了10个多小时,熬得双眼通红。
像这样为工作整夜不眠,甚至几天几夜连轴转的情形,经常发生在老陈身上。“俺是车间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有义务工作在一线。晚睡会儿、晚吃会儿算得了啥,只要能换来车间生产平稳,比什么都强。”老陈说的很朴实。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这是《诗经》中的句子,指的是一个人从早到晚勤于公务,以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忘我奉献,埋头苦干。老陈也许说不出这些大道理,却用行动诠释着在其位、谋其事、尽其力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