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李万:干部勤跑腿 发展无难题
孙立坤率团赴韩开展经贸旅游合作交流活动
青天河景区开始代管青天河村
焦作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管理委员会公告
2013中国云台山
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成功举办
为了玉米丰收
西虢:项目要落地 群众先同意
俺种葡萄来致富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虢:项目要落地 群众先同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霞 吕迎宾

  378家企业有80%以上落户在这里,村企和谐共处。每年有数十个项目落地,征地数千亩,5年来没有一户群众因征地赔偿上访,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项目占地协调近3000亩,确保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主要在西虢镇范围内,服务项目建设成为该镇的首要工作。项目能否落地?企业是否放心?周边群众的支持是关键。‘项目要落地,群众先同意’的理念和服务宗旨至关重要。”孟州市西虢镇镇党委书记卫国宾说。

  如何让群众先同意、满意和支持?“让群众了解项目,公平公正公开,不让老实人吃亏,领导带头,把失地群众安置好……”西虢镇镇长郑红莲给记者列举了一连串工作法,每一个工作法都先考虑了群众利益。

  投资28亿元的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今年在该镇落户,需要占用西虢、西沃两个村的土地。在镇政府的组织下,两个村的两委会干部、村民代表、部分村民分批到位于郑州的该项目总部进行参观,不仅打消了村民对这个项目的担心,而且得到了全体村民的响应:无条件支持项目早日投产。

  对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服务程序等,该镇坚持公平公正、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原则,做到政策宣传“零距离”,土地面积和附着物数量“零异议”,政策落实“零差错”。记者日前在西沃村采访,听到了这样一件事。在镇、村、企业已清点完附着物后,几位村民连夜在自家地里种了1万余棵果树苗,每棵树苗要求赔偿几十元,镇、村当即做出决定:“一分不赔,不种树的不能吃亏”,并在该市新闻媒体、当地群众的监督下,把新植的树木推掉。与此同时,该村还有一户村民在不知项目占地的情况下种植了几亩药材,不等这位村民提出赔偿要求,镇领导就多次上网查询药材的价格,并和村干部一起实地测量,通过和这位村民协商,主动对其进行了赔偿。

  记者在该镇采访时感到,“人人都是项目服务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在这里深入人心。今年实施的中内配三期项目涉及1238座公坟,牵涉到西虢村的家家户户。该镇政府工作人员中有6名干部家在该村,有坟要迁。这6名干部不讲条件,主动自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自迁。干部带头,村民主动,50天迁坟1238个,其中300多个坟墓为村民自发迁走。7月13日,孟州市专门发文给部分干部记个人三等功。

  “项目落地,群众受益”,是记者在该镇采访时听到这里的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记者在该镇西逯村采访时,几位村民给记者列举了中小企业园区落户该村后的“受益录”:该村100多名被征地拆迁农民实现了就近就业;20多个被征地户办理了小额无息贷款,自主创业。目前,该镇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在该园区就业,还有很多50岁以上的待业妇女也在家门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项目落地,企业放心。为把“群众先同意”的好环境延伸、持续下去,该镇启动村企共建共赢机制。“村企共建让企业有了好环境,在村民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把一门心思放在提高生产效能、更多回报社会上。”中内配一位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项目要落地,群众先同意”创造了好环境,也赢得了更多客商的青睐。今年上半年,该镇完成招商引资总额3.015亿元,占全年任务8000万元的376.8%。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