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李子文
9月5日,孟州市大定街道陈湾村村民靳文修的葡萄园里热闹非凡,前来批发葡萄的客户排起了长队,靳文修夫妇俩也忙得不亦乐乎。靳文修告诉记者,1998年,因小浪底工程建设需要,陈湾村从洛阳市新安县整村迁移到了大定街道,耕地全部划分在黄河滩区。由于粮食产量很低,村民的年收入也很少。自从村里扶持农户种葡萄、药材等经济作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2001年,为了促使乡亲们脱贫致富,陈湾村组织农户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并根据沙土地不宜积水的特点,选择了葡萄种植的路子。靳文修是陈湾村第一批种植葡萄的人,从2002年种植3亩地,到今年种37亩,他不仅是村里种植葡萄的大户,也成为了村里致富的带头人。
“俺的葡萄园能发展成今天这样子,全靠村里的支持。2002年俺买第一批葡萄苗的时候,5元一棵的树苗,村里给俺每棵补贴4元,一下子就把资金问题解决了。”靳文修说,“经过这些年的经营,俺家的葡萄越种越好,销路也越来越广,亩产达到了1500公斤,客户们都上门来买,一年下来一亩地的年收入就有1.5万元。”
从刚开始的几户农户一共种植十几亩葡萄,到现在的20多户农户种植200多亩,看到了效益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地加入进来,农民的思想转变了,土地流转率变高了,陈湾村的葡萄种植业也渐渐走向规模化。
“作为移民村,经济起步较晚,村里非常鼓励大家勤劳致富,对于主动致富和带领大伙致富的农户,村里都全力支持,并且提供最优惠的政策。现在的陈湾人,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富了起来,成立葡萄种植合作社的时机也成熟了,村里接下来将帮助葡萄种植户们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把村里的葡萄种植业做大做强,让曾经贫穷落后的移民村变成富裕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靳有军信心满满地说。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