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承中医经典 护航儿童健康
白露养生先护肠胃
养生药膳
天气多变,老年患者谨防旧病复发
脾虚泄泻验方
中医教你防“秋乏”
将有更多中医药内容纳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润喉茶要选对
山 药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教你防“秋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孙阎河

  俗话说:“春困秋乏。”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出现“秋乏”现象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春雷,请他来给大家进行详细解答。

  “秋乏来源夏耗。”张春雷开门见山地说,“从生理学来讲,正常人必须在一定的气温、湿度、气流以及气压等综合气候条件下,肌体才会感到舒适。夏季,天气炎热,给肌体带来了许多的生理变化,如体热散发困难、皮肤黏湿、体温升高以及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等,还增加了心脏血管系统的负担,提高了神经活动的紧张度,从而致使能量消耗也相对增加,如果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补偿,人体就会欠下一笔‘夏耗债务’。”

  张春雷进一步解释:“进入9月以后,炎热的夏天逐渐被秋天所接替,这时天气冷暖适中,微风吹拂,清心爽神。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的各种生理系统也相应发生变化,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恢复了日常的平衡,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心血管负担得到减轻,人体能量的代谢达到基本稳定的程度,因而肌体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因此,秋季的夜晚最容易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而且清晨醒后仍会感到疲乏,还想继续睡下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乏’。 这种‘秋乏’可以说是对盛夏季节带给人体超常消耗补偿的保护性反应,又是对肌体在秋季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属正常的生理现象。”

  对于如何克服“秋乏”,张春雷在此提醒,大家必须从调整人体节律着手,而最好的调整节律办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争取在晚上10时前入睡;早晨尽量早起,这样能使身体提前进入储备状态,防止一上班就犯困;中午适当小睡10~30分钟,也利于化解困顿情绪。同时,在饮食上最好吃些清淡的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会在人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困倦。另外,还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水果、多喝水,最好是喝绿茶。

  最后,张春雷特别提出,对于上班族,加班是常有的事,睡眠经常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夏天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所以一到秋天总是想美美地睡一觉。因此,建议上班族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不能通过周末来补觉。因为,生物钟一旦被打乱,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让身体变得更加困倦,还会影响食欲、心情等,使人变得更加烦躁和困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