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央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决策部署。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必须切实抓住“实践”这一关键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为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实践,前提就是要求工会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工会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反对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反对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反对照搬照抄、敷衍应付;敢于和善于向党政和上级工会及时反映职工权益的真实情况,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工作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做到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以职工是否满意、基层是否有活力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真诚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基层和职工的真实情况,着力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注重总结和推广基层的新鲜经验;带头廉洁自律,自觉约束个人行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公务接待和公务消费,优化工会经费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于为基层、为职工服务。
实践,根本目的就是要全心全意维护职工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工会作为群众性团体,开宗明义就是为职工谋利益、为职工群众服务。工会要推动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管理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着力推进“两个普遍”,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企业与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当前,随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调整的力度将加大,一些职工在就业、分配、保障等方面会遇到实际困难,工会要持续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搞好调查研究,详细了解职工的生产生活现状,及时向党政有关部门反映职工群众的诉求,推动党政部门制定出台实施事关职工群众权益的法规政策,推动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帮助职工解决住房困难和其子女就学难等问题,让职工能够安居乐业;要把送温暖活动作为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问题来抓,经常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困难职工,通过帮助困难职工开办各种小规模生产经营项目,为“零就业”职工创办就业基地、就业市场,发展职工劳动福利事业等,努力帮助“零就业”职工顺利实现就业;在大力推进职工帮扶中心(站)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发挥好职工帮扶中心(站)的基本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歌的档次与内涵,让职工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实践,就是要求工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工人队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会具有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的优势,要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饱满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工会要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良好风尚,大力加强工人阶级意识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全面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