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围绕中心 站位全局
倾力服务全市转型发展
孟州:在“我不烧”上用功
修武:在“找出路”上发力
百米井下中秋夜
图片新闻
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再获殊荣
焦作市统筹城乡就业创业情况调研与思考
导 读
路数对头 难题不难
全市制止“双违”工作情况通报(十一)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州:在“我不烧”上用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昨日下午,记者在孟州农村采访,看不到滚滚狼烟,闻不到刺鼻的烟味,更找不到一点烧过秸秆的痕迹,满眼看到的是“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禁止焚烧秸秆,保护共有家园”的标语,从干部群众那里听到最多的是“秸秆是个宝,培肥地力少不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理念。入秋以来,该市没有发生一起大面积秸秆焚烧事件,得益于围绕“我不烧”做文章而逐步培养起来的新观念。

  入脑入心的宣传是孟州一以贯之的做法,今年秋季也不例外。该市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多侧面、广视角地开展宣传攻势。每个乡镇(街道)都组织宣传车辆,配备喇叭等在村庄、地头巡回宣传,新孟路、常洛路等主要公路上每200米悬挂一条宣传横幅,每个进出村口都张贴宣传标语,孟州电视台开设《秸秆禁烧》专栏并制作专题片循环播放,大力营造秸秆禁烧的舆论氛围。该市环保局副局长杜振钢说:“环保意识的形成,新观念的培育,离不开铺天盖地的宣传。”

  持久性、高密度、大范围的禁烧宣传,如今已让孟州农村逐步实现由“我要烧”到“不敢烧”再到“我不烧”的转变。

  在该市南庄镇司庄村,记者看到村边、路边有许多村民正往车上装玉米苞叶,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把苞叶送到集中点掩埋。一位村民一边装车一边对记者说:“往填埋场送苞叶得补贴,一天送20车,就能挣200元。”记者跟随三轮车来到位于该村西北角的填埋场,一个5亩地大、深15米、长80米、宽7米的废弃坑里堆了不少玉米苞叶。村委会主任马跃进说:“这个大坑是乡亲们盖房、垫院取土形成的,现在成了玉米苞叶的好去处,铺一层苞叶、盖一层黄土,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可以复耕了。”

  南庄镇纪委书记张武告诉记者,今年秋季,该镇找了4个这样的废弃坑,专门用于填埋全镇28个村的玉米苞叶,填满后可新增耕地20多亩。

  今年秋收期间,针对玉米苞叶较难处理的情况,孟州市积极探索玉米苞叶科学处理新途径,全市11个乡镇(街道)各自建起3~5个苞叶填埋场,每个村都成立3~10人不等的专业清理队伍,采取收集深埋方式处理玉米苞叶,发现一堆、清理一堆,有效减少了焚烧秸秆隐患。

  “秸秆是个宝,培肥地力少不了”,这种观念在孟州农村已深入人心。每到秋收时节,农民都把玉米秸秆粉碎,再深耕还田,既减少化肥投入,又能多打粮。

  截至昨日,孟州市种植的30万亩玉米已收获27万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6万亩,秸秆还田率达96.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