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围绕中心 站位全局
倾力服务全市转型发展
孟州:在“我不烧”上用功
修武:在“找出路”上发力
百米井下中秋夜
图片新闻
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再获殊荣
焦作市统筹城乡就业创业情况调研与思考
导 读
路数对头 难题不难
全市制止“双违”工作情况通报(十一)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武:在“找出路”上发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今年修武播种玉米19.56万亩,到昨日已收获面积达到96%。令记者惊讶地是,无论田间地头,还是村头路边,既看不到成片的玉米秸秆,又看不到成堆的玉米苞叶,更看不到地上焚烧秸秆留下的痕迹。

  “20万吨玉米秸秆和苞叶都弄到哪里去了?”昨日中午时分,一见到刚从地里巡查回来的该县环保局局长范毓涛,记者就迫不及待地问。

  范毓涛笑了笑说:“五条路径,吃干榨净,都综合利用了。”

  禁烧难,禁烧难,有了出路就不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修武全县至今未发生一起秸秆焚烧事件,赢就赢在为秸秆“找出路”上。为消除焚烧隐患,该县主要采取了五种疏导机制。

  玉米苞叶乱堆乱放,是禁烧的难点。今年秋季该县引进80台玉米剥皮收割机,又叫“光穗机”,机器在地里走一遭,秸秆、苞叶全粉碎了,剩下的是光溜溜的玉米穗。为推广这种新技术,该县郇封镇、西村乡还出台了每亩地补贴10元的奖励措施,全县“光穗机”收获面积达到2万亩。郇封镇许多群众对记者说:“采用这种新技术后,秸秆、苞叶还田培肥了地力,剥玉米苞叶省了劳力,一亩还能得到10元钱的补贴,就是不禁烧俺也舍不得烧了。”

  修武有两个大个头的伊赛肉牛饲养场,还有不少中小型肉牛饲养场,县里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作用,开展秸秆青贮。记者在该县五里源乡东板桥村的伊赛肉牛饲养场秸秆收购现场看到,卖秸秆的大小车辆排起了长龙。饲养场负责人说:“光伊赛两个点就收贮2万多亩秸秆,200元一吨。”东板桥村村民申二战说:“俺家今年种玉米12亩,产秸秆16吨,全部卖给伊赛肉牛饲养场,获利3000多元,同时利用自家有车的优势,又到大田中收割玉米秸秆35吨,卖给伊赛肉牛饲养场,今年秋天仅卖玉米秸秆就增收1万多元。”

  该县高村乡等南部乡镇蔬菜种植面积大,就组织种植户收购玉米苞叶,用于冬天为蔬菜覆盖御寒。郇封镇推行了秸秆外运补贴机制,凡外运一吨秸秆或玉米苞叶,凭收购点的有效票据,可得到10元补助。西村乡种植玉米9000亩,受山区条件影响,秸秆还田难度大,乡里鼓励秸秆外运,农户每外运一亩秸秆,可得到乡政府10元奖励。截至9月21日,该乡外运秸秆6000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6%。

  大量秸秆用于还田,修武全县共还田16.42万亩。零星的玉米秸秆和苞叶咋处理?该县的办法是集中堆放、集中填埋。

  为秸秆“找出路”,让修武不仅消除了焚烧隐患,而且变废为宝,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