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由钻石商戴比尔斯于1951年创作的经典广告词,至今仍熠熠生辉,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
正如这句广告词所创造的竞争优势一样,产业集群这个由管理学家麦克尔·波特提出的管理学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造着一个地方的产业竞争新优势,而为各地高度重视并倾力践行。
比如焦作,在渐次展开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宏伟蓝图的过程中,就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了《焦作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合理选择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
实践证明,把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效果确实不错。2012年底,我市各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500亿元,形成了孟州汽车零部件、焦作工业现代化工等4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和武陟装备制造、焦作经济技术装备制造等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其实,如此“集群效益”在波特提出的著名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之下,仅仅是钻石的一个角。波特认为,决定一国特定产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条件分别为需求条件、要素条件、支持性产业条件和企业战略及同行竞争状况。如果以这四个条件为菱形的四个角,再加上联系它们彼此间互动关系的线条,就宛若一颗钻石。而在这个“钻石”中,产业集群只是构成“钻石”一角的“支持性产业条件”的一个“二级因素”。
毋庸置疑,支持性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集群,即彼此关联行业的集中。由于集群,彼此关联产业之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会产生一种正的效应,被称作“集群效应”。恰是这种效应,直接或间接地强化着特定产业的竞争力。
那么,这种集群效应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途径无非有三:其一,增加集群中企业的生产率;其二,推动集群地域创新;其三,刺激地区产生新产业。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也曾对我市沁阳造纸装备产业发展如是建议,对于游离的单个企业而言,其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但众多的企业集结成群后,企业可以利用“群体效应”,实现企业整体的长期学习和经验积累,促进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然而,当我们重新审视波特“钻石模型”总览下的四个因素综合促成之竞争力,不难发现其在有意无意之间,淡化了特定的地域概念。毕竟,比较优势基于特定区位之特定要素禀赋,而竞争优势则不完全受本地要素禀赋的限制,更要取决于企业能否审时度势,生产性地利用各种投入方式,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
按照这一理论,除了产业集群的顶层设计之外,更需要临近区域乃至跨区域之间产业企业间存在一种竞合精神。比如,同处我市区域之内的沁阳造纸装备产业集群与武陟造纸及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之间该如何互动,才能使企业间的关系必须发生新的调整,从简单低级的双边对抗竞争走向适应多元化合作的趋势,促使企业在内部进行深度创新。在这样的竞合精神下,企业间的竞争也不再单纯表现为技术上的你追我赶、互设屏障,而演化成为企业在经营管理、战略谋划等方面更深层次的较量。
如此一来,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这种较量中,必须学会创造差异化的价值,形成独特的发展路径。也唯有如此,关联产业集群才会真正成为企业创新的一只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