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静
“路面上留下的碎块必须清扫,不能疏忽大意。”9月9日下午,记者在市公路局冢沁线改造工程博爱贵屯村到小中里村段看到,随着铣刨机的紧张作业,原来路面基层面层经过铣刨后,遗留下一些碎石,52岁的负责人李房拄着拐杖,在施工现场不断提醒工人注意铣刨后的路面要保持干净整洁。
在整个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四周全部摆放着安全警示桩和安全标牌,铣刨工作在分段进行,5个工人紧跟铣刨机,保证安全施工和清扫路面碎块,而被铣刨过的路面,原来的基层和面层全部变成碎块,直接通过铣刨机上的传送带装上运输车。
据了解,位于博爱贵屯村到小中里村段、全长2.7公里的铣刨工程,只是冢沁线焦作至沁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的一部分。该项目起于S308与焦作市丰收路交叉口,沿山阳路向南,与南海路交叉口折向西,沿南海路至金沙路交叉处折向西北,行进至普济路交叉处折向北,再到与丰收路交叉处折向西,跨南水北调干渠前行至南朱村北与焦作至温县高速公路交叉,利用现有分离式立交下穿郑焦晋高速公路前行,跨小尚石河进入博爱县境,路线全长50.2公里。
截至目前,该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路基、中小桥及大桥下部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路面和大桥上部施工,预计9月底能够完成路面施工,年底完成大桥主体工程。
在铣刨施工现场,拄着拐杖在施工现场奔波的李房不由得引来关注的目光。作为市公路局铣刨施工队的一名普通工人,李房已经工作27年,也许是长年在工地积劳成疾,10年前,李房便患上了腿骨骨头坏死的疾病,此后,李房便拄着拐杖上班,不但从未休息过,还是整个施工队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
“从贵屯村到小中里村全长2.7公里是铣刨队的主要工作任务,而铣刨机一次只能铣刨2米宽的路面,工程进度压力很大,工人们每天天一亮就上工,天黑才能收工,中午很少有休息时间。” 市公路局工程科副科长靳军说。
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是首要问题,作为负责人的李房,每天天不亮就到现场查看警示桩是否被损坏,天黑收工后,总是最后一个确保每一个警示牌都没问题后,才离开。”
其实,在铣刨施工队,李房的辛苦付出,不仅确保了工程的进度和安全,更让他成为整个施工队精神上的“领头人”。
“工地上工作环境恶劣,根本无法坐下来休息,在户外连续站近10个小时,我们经常叫苦连天,但看看李师傅拄着拐杖,还坚持工作,心中的所有怨言都打消了。”刚刚上班3年的工人祥智敏说:“经过我们的付出,当看到原来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整,一条条通畅宽阔的道路建成通车,沿线群众生活更便利时,便感到无比的欣慰。”
祥智敏的话不仅说出了所有奔波在冢沁线改造工程工人们的心声,更说出了道路发展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据了解,随着冢沁线沿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该路段交通量增长迅速且局部道路病害严重,已难以满足道路通行需求。为完善路网结构,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需对该路段进行改建升级。
冢沁线焦作至沁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是我省干线公路网规划中濮阳至济源一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焦作市区、博爱、沁阳的重要干道。该路由二级公路改建为一级公路后,对于满足该路段交通量的日益增长需求,加快构建“1030”快速畅通工程(10分钟都市交通圈,30分钟城市组团交通圈),完善我市乃至豫北地区的公路网布局,促进中原城市群新-焦-济(南太行)产业发展带的形成和我市组团式发展,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