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新瑞
8月29日下午,骄阳似火。
孟州市大定办事处陈湾村移民大道施工路段上,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建设人员正冒着高温,和施工车辆一起进行沥青路面的铺设作业,放眼望去,黑油油的路面被太阳光照射的晶晶亮,闪现着幸福的光芒。
“原来坑坑洼洼不平的路,马上就将成为平坦宽阔的幸福大道,对我们移民村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儿。”陈湾村村民陈海新看着即将修好的路面,别提多开心了。
要致富,先修路。
全长43公里的移民大道,是温县和孟州市小浪底移民安置区的重要道路,也是40多个移民村5万多移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十几年来,原路面已大面积毁坏,无法满足移民群众通行要求。为此,温县和孟州市农村公路管理所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移民大道列入建设计划,为项目顺利开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移民大道孟州段全长28公里,去年已完成6公里路面改建任务。今年修路计划23公里,已完成14公里。从7月初开始,每日5时,孟州市农村公路管理所工程科科长邓燕江就和施工人员一起,早早地来到工地,开始一整天的修路作业。为了让移民村村民早日走上高质量的发展路、致富路,邓燕江带领全体施工人员,坚持每天干到夜里十一二点,从不叫苦喊累。
记者采访当天,热浪滚滚,地面几十度的高温丝毫没有阻挡施工人员修路的热情,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村民,修路的气势却丝毫未减。
“移民大道是孟州市移民群众的主要生产通道,搬迁十几年来,道路损毁比较严重,今天终于重修,老百姓能重新走上平坦的道路,怎么会没有建设热情呢?”该市西虢镇寺上村村支书刘选说,修路前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修路后,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将为以后移民村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建设道路需要热情,看护道路则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沿线群众孙玉梅,就负责对修好路面进行义务看护。她每天紧跟施工队,施工队走到哪,她就跟到哪。
“我的任务就是看好铺过沥青的路面,不让行人和车辆上去破坏。”孙玉梅说。
每天一大清早,孙玉梅就掂着小板凳,拎着自家的做饭锅,带上准备好的菜和面条,开始一整天的路面看护工作。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中午到了吃饭点,孙玉梅也不回家,就随便在路边支个小锅,下点面条,吃完就赶紧上路看护。前段时间,持续几天近40℃高温,也没有让孙玉梅退缩,这一干,就是两个月。
“我的心愿就是让这条路快些修好,村民们以后出门也方便。”孙玉梅说。
据悉,从去年5月份开始,温县农村公路管理所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质量管理,全力加快移民安置区路面的改建进度。在建的5.4公里王园线东段改建工程完成,标志着移民大道温县段全部完工。该项目武陟段今年计划改建14公里,已完成4公里。
“王园线(含移民大道)全长约100公里,是横贯武陟、温县、孟州沿黄三县市黄河滩区的一条重要通道。该项目的改建,对于有效改善路况,促进沿黄旅游业的开发,带动了我市滩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这条路,也必将成为移民村的幸福路、发展路!”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