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优 雅 地 老 去
福禄吉祥
怀川风雷凝笔端
竹 林 青 青
念 珠
乔叶印象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 林 青 青
□申社彤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中秋时节,我再次来到小村,急巴巴地寻觅那一片青青的竹林。

  上世纪50年代,小村的沟西头有几处天然的泉眼,眼口有人的大拇指头粗,一天到晚汩汩地冒个不停。尔后,顺着沟根儿向下流去。住在沟下的村民,见水像银子一样哗哗地流掉,觉得十分可惜,就挥镐抡锹,在沟里的地上栽些毛竹。毛竹恋土,有一点水,一缕阳光,就会拼着吃奶的力气长,不畏风,不惧寒,10年后,二里多长的沟岔竟长满了绿竹。远望,竹林像一扇高大的绿色屏风,小村在她的呵护下,宛若一个恬静、妩媚的村姑;近瞧,亭亭玉立的竹子,棵棵青葱可爱,株株梳节坚贞,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振奋和浩然正气的寻味。让人更惊喜的是小村的水变绿了,天更蓝了,空气新鲜了,人的精神头也旺了。

  有竹好处多。春天缺雨,气候干燥,人容易上火,捋一把竹叶,用水一熬,喝上几回,火气尽消。夏季,酷暑难耐,劳作后的村民来到竹林,一股凉飕飕的风把那热燥劲吹得烟消云散。晌午头上,小伙子们一般都不在家待,有的拿席子,有的搬凳子,来到竹林的间隙处,一边儿歇凉,一边儿聊天,乏了,就呼噜呼噜地睡上一觉,美得像神仙。节假日,许多城里人慕名来这里享受田野风光,饱赏大自然的旖旎风光。踏入竹园,物色之美,不能不让你心旌摇动;而“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的意境,更让人体味大自然的魅力。冬日,万物萧条,葱郁的竹林,成了鸟的天堂。天一黑,麻雀、斑鸠、连贯油等鸟儿就扎堆儿“回家”歇息。日暮时分,竹园里便传出悦耳、甜润、亢奋的天籁之声,让人难以辨清自己是在天堂还是在人间。

  有一年,上级下拨给小村几吨化肥(那时是计划经济)。按说一个偌大的生产队不应该买不起。可那年头,社会上天天喊阶级斗争,日日割资本主义尾巴,别说个人紧巴巴,就是集体也是穷得叮当响。队长走东家,串西家,全村走了个遍,也没借到钱。最后,还是卖了一批竹子,才解了燃眉之急。有了竹子,村民们再也不用到集市上买竹篮、帘子等物件。农闲时节,生产队统一砍伐竹子,编些农用的竹篮等物,然后,按户按人分给各家。外村人眼馋地说:“看人家多美,旧的还没用完,新的就分到手了!”最让人高兴的莫过于小伙子说媳妇了。过去,许多外村姑娘嫌小村穷,不愿来这里攀亲。如今,小村变了,花一样的大姑娘接二连三地嫁到了小村。

  岁月匆匆,转眼间到了80年代。改革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华夏,小村人不甘落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想着法儿养鸡、喂猪、跑运输……经济建设红红火火,春天的故事在这里尽情演绎。小村的责任田承包到户后,又依法将竹林承包给了村民。竹园是个宝,人人都想要。没有承包到的个别人红眼病大发:我不发财,你们也别想好过!他们乘着夜色,凶狠地举起了屠刀,恣意地砍伐竹子,一棵棵竹竿猝然倒地。村民设法阻拦,刚开始,这伙人收敛了一下。没过多久,他们旧病复发,没过多长时日,一条二里长的竹林就给偷偷砍杀殆尽。竹林,曾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跨过饥馑凄苦的年代,都没有倒下,而恰恰相反,到了春天该蓬勃发展的时候,却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戳杀。

  小村没有了竹林,田野就失去了庇佑的“卫士”,黄土地又裸露出憔悴的面孔,多年不见的鹅卵石也翘出了地面。喜鹊、斑鸠、连贯油等鸟儿来这儿栖息,在天空盘旋了几圈,哀鸣了几声,恋恋不舍地向别处飞去。也不知何时,小村的天空升腾起一层浮尘,灰头灰脸的。泉水也没有昔日那般纯,溪水也没有往常唱得欢。孩子们没有了嬉戏的乐园,大人们路过这里,脸阴沉着,嘴里不时地发出长长的叹气声。

  有人讲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不尊重。小村的经历,就像一座长鸣的警钟,让人震耳欲聋,时时都不能忘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